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林琳 通訊員 劉文正)民生是經濟和社會發展的落腳點,是經濟發展的目標,也是完善城市功能品質、提升居民幸福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青山區不斷創新工作機制、強化拓寬民生服務理念、扎實推進民生工程項目建設。目前,全區民生實事推進有力有序,取得階段性明顯成效。
老舊小區“換新顏” 提檔升級惠民生
今年以來,青山區充分發揮“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理念,積極調動轄區各單位積極性,真正做到“一小區,一方案”,扎實推進舊城改造工作,精心研究部署,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同時,結合“武鋼文化元素”和“紅色元素”,在小區內打造“武鋼文化墻”“紅軍文化墻”“紅色文化長廊”、小區工業景觀花壇、“紅色驛站”等特色文化,老舊小區“換新顏”,讓居民住出幸福感。
2022年青山區計劃開工21個老舊小區,完工21個老舊小區,涉及全區5條街道194棟房屋,住戶6995戶。此外,青山區將穩步實施集中供暖項目,推動西部城區支干管一期建設,整合現有管網和設施擴大供暖接入面積,加大對具備供暖條件的老舊、既有和新建小區的推廣力度,做到能供盡供。研究推進“電梯全加裝”,摸清底數、制定規則、列出計劃、開展試點。最大程度解決居民關心的民生難事,小區生活功能提檔升級,居民幸福感、獲得感顯著提升。
積極推進養老服務水平 社會保障堅實有力
為滿足轄區內老年人家庭養老的需求,青山區開展醫養融合康復服務中心試點創建,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通過改建、擴建的方式,設立綜合服務區域,打造成集疾病治療、功能復健、醫療護理、生活照料等需求為一體的社區養老服務中心。目前,轄區內新集康養中心項目正加快推進,2個街級養老服務綜合體、10個老年人服務中心啟動建設。
2022年,青山區將積極推廣“互聯網+居家養老”服務模式,加快建設港東名居養老院、新集康養中心,進一步完善區、街、社區三級養老服務體系,分層分類提供老年照護服務。堅持文體惠民,建設健康青山,做好圖書館新館和全民健身中心開放工作,組織舉辦“運動樂活季”等系列群眾文化活動,持續開展群眾性沙灘排球活動,積極承辦全國沙灘排球巡回賽等大型賽事,打造獨特江灘文化品牌。
全面落實“學子留漢”工程 計劃引進新人才逾3萬人
立足全區產業特點和企業需求,青山區已舉辦了“就在武漢、創贏未來”、“名企名校雙向行”、“莘莘學子看青山”等線上線下系列招聘活動50余場,新增就業1.2萬人,積極搭建轄區企業與高校學子溝通的橋梁,實現學子就業、落戶和企業引才、壯大的雙贏局面。
此外,青山區還開通免費人才接送公交專線,推行大學生租賃房先住后審、流動人才人事檔案免費托管等便利舉措,2021年全區大學畢業生租賃房超過1100套,實現大學生新增社保和落戶1.1萬人。
2022年,青山區將持續加大招才引智力度,深入推進“青山英才計劃”“學子留漢工程”。做好政企合作文章,共建技能大師工作室,不斷優化人才落戶安居、子女入學、配偶就業等服務,全年計劃引進新人才、新人口3萬人以上。
持續加大社會事業投入 社會治理扎實推進
今年以來,青山區加快推進鋼城十三中、東興洲小學、十七街中小學以及白羊山、新集集中還建區域配套中小學、幼兒園等項目建設。加大托育園等嬰幼兒照護機構建設力度,鼓勵引導社會力量開展托育服務,認真落實“雙減”政策,積極創建全市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示范區。同時,青山區加快衛生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推進區疾控婦幼公共衛生大樓、市九醫院平戰結合大樓等重點項目,實施紅鋼城急救站、鋼都花園急救站建設。
此外,青山區全面拓展社會治理創新,堅持“紅色引擎共同創造”,積極拓展五大工作載體內涵。穩步推進“物業全覆蓋”,推動市場化物業服務企業接管老舊小區,加大“紅色物業”拓面提質力度,實現老舊小區物業企業服務不少于90個、覆蓋率超60%。還將同步推進社區商圈建設,分級分類打造4個鄰里中心,構建“一刻鐘便民生活圈”,不斷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為民生幸福指數“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