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李碗容
通訊員 洪鯤鵬
3月12日,湖北省2022年上半年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如期舉行,全省共有22萬余人報名參加考試,其中武漢地區有超過10萬人奔赴各大考點。極目新聞記者探訪武漢幾大考點發現,在校大學生仍是教師資格證主力軍,教師成多數學生心儀的工作。也有許多社會考生參考,部分學生更是多次參考。
考場外學生等候
“教師熱”持續升溫在校學生爭相報考
早上7點10分,武漢工程科技學院視覺傳達專業大三學生孟欣蘭就到達了武漢東湖學院校門口,當天她要在這個考點參加中小學教師資格考試(筆試)。入校前,孟欣蘭進行了健康碼、核酸檢測證明、準考證以及身份證的查驗。這是孟欣蘭第一次考教師資格證,之前已經復習備考了一段時間。
復習準備過程中,孟欣蘭跟班級同學多次交流了備考經驗。“我們班挺多同學考這個的,老師是個很不錯的工作選擇。”孟欣蘭說。孟欣蘭告訴極目新聞記者,不僅自己覺得老師是個不錯的工作,父母也很支持自己考教師資格證。大二時,孟欣蘭還在一培訓機構做美術助教,實習中,自己也越發喜愛教師這個工作。“希望這次能考過,要是考不過,還會繼續考。”孟欣蘭說。
12日下午,首義學院的漢語言專業大三學生周娜也去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她報考的是高中語文,去年她已經通過了教師資格證其中的兩科,這次只要完成剩下一科考試即可。“我小時候就想做老師,一路成長也遇到了很多不錯的老師,就想著自己也要做老師。”周娜說。此前周娜還在一培訓機構做兼職老師,這更加堅定了她想做老師的決心。周娜還告訴記者,自己班級29個同學幾乎全部報考了這次考試。
學生考場外復習
近幾年,教資考試的熱度持續攀升。2016年,教資考試全國報名人數共260萬人,2017年達410萬人,2019年攀升至900萬人。隨著“雙減”政策落地,部分地區教資報名人數有所下降。但全國多個地區報名人數仍持續上漲。此次,湖北省共有22萬余人報名參加考試,其中武漢地區有超過10萬名考生。
工作后她“三戰”考試,只為給未來多個選擇
12日下午三點,武漢市民葉穎(化名)從湖北經濟學院的考點走出來,這是她第三次參加教資考試。2018年6月碩士畢業后,葉穎來到武漢某企業工作,從事翻譯工作。
初入工作崗位,她多少有些不太適應。看到身邊諸多同學從事英語老師工作,她開始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了一些新思考。“讀書的時候,我自己也做過兼職英語老師,還是比較喜歡當老師。”葉穎說。2019年,她開始深入了解教師行業。此后兩年間因為疫情未能參加教資考試。2021年上半年,她第一次參加教資考試,抱著試一試的心態,她通過了其中兩科,但是教育知識與能力并沒有通過。去年下半年,她再次報考,遺憾依然沒能通過。“這門科目需要記憶背誦的內容太多了,需要投入大量時間精力,但是工作還是有些影響。”葉穎說。
葉穎表示十分希望這次考試能通過,在現在的工作中自己對于教師崗位又有了新認識。原來在工作一年后,她就在企業當起小老師,給公司內部員工上英語課。“大家都很尊重老師,教別人知識我也很有成就感,現在同事都喊我小葉老師。”葉穎說。葉穎告訴記者,如果教師資格證考試通過,自己會考慮走上講臺,做一名教師。不過她也表示,這是給自己未來多一個選擇,也會慎重考慮換工作。
葉穎走出考場
2019年碩士畢業的李華(化名)也是第三次考教資考試。李華2019年畢業后進入高校任教,在工作中她發現自己對教育十分感興趣。“我發現自己對學生很感興趣,對學生是如何學習的,該如何去處理課堂上的突發事件我也有了一點體會感悟。”李華說。在工作中,李華也發現自己并不適合做高校教師,她明白自己對于教育更感興趣,科研這塊相對比較薄弱。這時,她開始思考是否要再考個教育學的碩士就讀,也開始認真準備教資考試。
2021年下半年,她參加了教資考試,算順利通過教育知識與能力和英語學科知識考試,但是綜合素質科目卻意外沒有通過。其實這不是她第一次考,早在學生時期她就考過。今年,報考時李華吸取了前幾次的經驗有重點的復習。“上次考完我就知道自己的問題了,作文手生,后來生活中特別留心名人軼事。”李華說。今天考場上,李華考試的較為順利。她告訴記者,希望這次考試能順利通過。通過后,自己會考慮換工作,前往中學任教。“我還是很熱愛教育事業,希望自己能在做自己所熱愛的工作。”李華期許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