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春回大地,氣溫漸暖。鄂州市梁子湖區東溝鎮大橋村藍海生態園,百余畝梅花競相盛放,眾多游客流連駐足。
除梅花塢外,村里還建有茶花園、櫻花園、海棠園、桂花園、桃花園等18個園區,并配建了停車場、旅游公廁等設施。
“兩年內我們還要對標創建3A級風景區,成為全省旅游名村。”一見面,大橋村黨支部書記何歡樂就向湖北日報全媒記者亮出小目標。
回鄉能人,讓廢棄礦區變花海
梁子湖區大橋村緊鄰“礦冶之都”大冶,數千畝肖四海湖與大冶保安湖連通,梅花塢正坐落在肖四海湖旁。
湖邊,數百米的凌煙棧道已整修一新。順著棧道走向深處,綠萼梅、玉碟梅、宮粉梅、朱砂梅等近10個梅花品種讓人目不暇接。
賞花的游人,摩肩接踵,車子排成長龍。去年春節,梅花塢成為網紅景區,一周內前往打卡的游客近10萬人次。
“游客接待能力已今非昔比了。今年新開3家農家樂、2家民宿,新建了3個旅游公廁。”行走在進入梅花塢的村頭路口,何歡樂右手一指,前方就是兩個平整到位的標準停車場,可同時停放300輛車。不遠處,一條3公里的彎路拉直,游客駕車下高速可經此路直通景區。
游客們很難想象,網紅花海的前身曾是一片廢棄的采礦區。上世紀80年代,大橋村一帶探明有煤礦資源,大量資本涌入,高峰時建有三個煤礦。然而,“挖個稀巴爛,賺了一點點”成為真實寫照。礦挖完了,土里種不出莊稼。
人多地少,怎么辦?上世紀90年代起,大橋村大部分年輕人出外打工。經數年打拼,很多人從挖礦轉向挖樁,在建筑樁基行業闖出一片天。
本世紀初,村里涌現多位樁基業老板,成為遠近聞名的樁基之鄉。在這些老板帶動下,全村一半青壯年人前往武漢做樁基。
藍海生態園18個園區的投資人舒捷便是一名樁基老板。2012年,他回鄉投資9000多萬元,流轉3200余畝土地,打造藍海生態園。
經數年土地平整、土壤改良、栽樹復綠,藍海生態園初步形成“大觀園中有小游園,四季有花可賞”格局。“本月中旬開始,櫻花、紫荊花也要陸續開花了。”舒捷說。
頭雁引領,借資本帶火鄉村游
大橋村黨群服務中心內,有間新鄉賢議事辦公室。辦公室墻上,列出包括舒捷在內的26名建筑樁基領域的新鄉賢。
“越來越多的鄉賢回來建設家鄉。”舒捷坦言,梅花塢景區近兩年能火起來,與村兩委班子實干作風密切相關。
2018年,經黨員群眾推舉并獲組織同意,在外開樁基公司的何歡樂回鄉接任村黨支部書記。
上任后,何歡樂發揮頭雁引領作用,開展班子建設。為助力產業振興,他先后勸動4位樁基大老板將公司注冊地搬回家鄉,每年為全鎮納稅8000萬元。兩年多來,鎮財政向村里返哺1000多萬元進行基礎設施建設,帶活鄉村旅游和生態農業。
“村集體收入已從3年前的2.6萬增至去年的15萬。”何歡樂說,有新鄉賢助力,大橋村借力資本回鄉,已從全鎮“老末村”變成了“紅旗村”,綠色轉型之路越來越清晰。
梅花塢帶來大量游客,村民“借”花生財,有的做農家飯、有的賣水、有的賣土特產。舒捷說,眼下,他還在臨近的徐山村流轉300畝土地種油菜。油菜基地建成后,將與大橋村18個園區連接,逐步做大藍海生態園文旅圈版圖。
文/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夏中華 通訊員 何景星
圖/通訊員肖運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