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環境遭到破壞,不能再走“企業污染、群眾受害、政府買單”的老路。近日,湖北省生態環境廳公布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典型案例。據悉,2021年全省共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600余件,涉案金額約0.4億元,全省17個市州均已開展案例實踐。
無序開采破壞植被
礦業公司賠償5257萬元
湖北紫崗礦業有限公司,系8家小采礦企業所屬的7個采礦區于2018年整合而成。原企業長期無序開采,造成部分地段地質祼露、廢礦渣隨意堆棄、粉塵污染嚴重、破壞植被等生態環境問題,周邊群眾意見較大,社會各界反映強烈。
2018年12月31日,鐘祥市決定對冷水鎮7家礦山進行關停整合,并督辦企業撤除了電力、采石、碎石生產設施設備。2020年4月8日,荊門市生態環境局鐘祥分局赴湖北紫崗礦業有限公司進行現場調查取證。
2020年11月14日,荊門市生態環境局、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分別委托發起了對該企業啟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事宜。2020年12月24日,市生態環境局與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組成的磋商小組與湖北紫崗礦業有限公司召開了磋商會議,并簽訂了賠償金額5257萬元的協議。
根據協議,湖北紫崗礦業有限公司統籌對整合關閉礦山進行地質環境恢復治理,生態修復總面積99萬平方米,礦區高陡邊坡削方減載總工程量37.96萬立方米。截至2021年12月底,該公司已完成復墾復綠21萬平方米,種植各類樹木近1.6萬株,鋪設草坪8000平方米,撒種草籽2000余公斤,礦區高陡邊坡削方減載7.9萬立方米,已累計投入修復資金1094萬元。
該公司還投資近1億元,建設了一條雙向6車道的柏油公路,可滿足日通行1萬車次的需求。道路兩側配備綠化、亮化工程,通過不間斷開展道路保潔,有效減少了道路揚塵。
據介紹,工作開展之初,湖北紫崗礦業有限公司對此事有較大抵觸情緒,辦案單位耐心向該公司宣傳解釋,讓公司真正理解了生態損害賠償制度推行的初衷和由來。兩級生態環境部門和自然資源和規劃部門對該公司生態環境損害修復相關工作反復監督,并確保最終完成任務。
排放含油廢水污染綠化帶
4S店清理收集8噸污染土
2020年5月以來,武漢東湖高新區某公司汽車4S店修理車間將沖洗產生的含油廢水約800升排入污水管網。因管網破損,該含油廢水進入電纜雨水排水溝。當年7月汛期期間,因電纜溝雨水排水不及,含油廢水間斷性地排入道路邊綠化帶內,造成污染。
該問題經媒體曝光后,2020年11月,武漢市生態環境局向該公司發起生態環境損害追償。經雙方共同委托專家鑒定評估,該公司排污行為造成110平方米的綠化帶表層土壤污染、約20平方米的綠化植被灌木紅葉石楠受損。
2020年12月,市生態環境局組織召開生態環境損害賠償磋商會,雙方簽訂賠償調解協議。根據協議,該公司清理收集約8噸含油污染土,采取覆蓋回填營養土、種植紅葉石楠等措施,同時賠償總金額為7.792萬元。
據介紹,本案是武漢首例經簡易評估程序認定的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其典型意義在于損害賠償雙方在較短時間內達成共識,有效提高了磋商效率;同時賠償義務人積極履行修復工作,體現了企業主動承擔社會責任的積極作用。
廢泥漿排入港道造成污染
某建材公司1個月內完成賠償和修復
2020年9月,鄂州市生態環境局執法人員現場檢查某建材有限公司,發現該公司將生產機制砂過程中產生的廢泥漿通過場內管道排入廠旁邊的溝渠,最終排入花馬湖電排站支流港道,造成該港道嚴重污染。
市生態環境局向該公司發起生態環境損害追償。經雙方共同委托專業機構鑒定評估,該公司非法排放行為造成花馬湖電排站支流港道生態護坡破壞和水體污染,生態環境損害價值總額為41.81萬元。
2020年12月11日,經磋商后,瑞騰公司和鄂州市生態環境局當場簽訂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協議。協議約定,由該公司采用替代修復方式完成環境修復,清理花馬湖電排站支流港道生態護坡及河道中的殘留廢泥漿,打撈該公司排口段水面生長的水葫蘆,補償性修復費用共41.81萬元。
2021年1月9日,省環境科學研究院對替代性修復生態修復效果進行評估。經評估,瑞騰公司排放的廢泥漿和排口段水面生長的水葫蘆,已基本清理完畢,執行的各項恢復措施與方案規定一致。
據介紹,本案從啟動生態環境損害索賠到磋商、簽訂賠償協議,直至完成修復工程,僅用時1個月,辦理效率較高;采用替代修復模式,既彌補了企業對水環境造成的損害,又對本地相關企業起到了警示教育作用,同時也改善了港道周邊居民的生活環境,產生較好的社會效應。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胡弦 通訊員任崢 實習生周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