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曹磊
通訊員 周小平
驟升的高溫,讓武漢人最愛的春夏時令菜——紅莧菜早早出現在了市場上。盡管每斤賣到8元的高價成為“菜市之王”,但依然要趕早出手才吃得到。
在江城不少生鮮市場里,紅莧菜從上周開始入市,相對于往年不算最早,但價格卻并不便宜。業內人士介紹,近期高溫催促了紅莧菜的“早產”,因為整體出產量不多而形成高價。
不過,按照規律,頭茬的紅莧菜在口感上遠沒有后期柔軟,這口武漢人最愛的味道在當下的性價比不算高。
新入市的紅莧菜身價高企
3月15日,在漢口興業路的一家菜市場里,幾家攤位上都出現了紅莧菜,但數量算不上很多。“這一把大概能擇出兩盤,6塊錢不算貴。”在一家攤位前,攤主向選菜的市民極力推薦紅莧菜:“拿一把絕對不會錯,等一下可能就買不到了。”
聽了這話,姚婆婆將一大把紅莧菜放進了隨身攜帶的小拖車里。“還是喜歡吃這一口,覺得有點貴,但還是想吃。”姚婆婆說,上周末看到紅莧菜上市就買了一把,感覺每斤9元的價格很有點高:“新鮮菜貴是貴了點,先嘗個鮮吧,也還不錯。”
在這家市場里,多家攤位上的紅莧菜都是8元一斤,比其他葉類菜貴出不少,幾乎已經是2倍以上。隨后,極目新聞記者又來到漢口多福路的一家菜市場,有一部分攤販在賣紅莧菜,基本上都按“把”來賣,一把5元,相對便宜些。
同樣,在漢陽王家灣的一家集貿市場里,按“把”來賣的紅莧菜的價位在每把6元上下,按斤來算則是每斤8元到9元。而在漢口興業路的一家超市里,紅莧菜的價格則要11.8元一斤,選購的市民也有不少。
已成春夏主打菜上市期長
與過去更具有時令性相比,現在的紅莧菜有了更長的生長期,也成為春夏季武漢菜市主打菜,已實現半年多時間的長期供應。
在黃陂區六指街劉家灣的一座蔬菜基地里,一棟棟設施蔬菜大棚整齊有致,負責人魏正輝這幾天一直在與農戶們一起采收新鮮出產的紅莧菜。“最近氣溫比較高,各種快生菜都慢慢成熟,紅莧菜也可以收割第一批了。”魏正輝介紹,目前已經進入了空心菜、薯尖、紅莧菜等本地葉類菜大量上市,其中紅莧菜只要采收了就馬上被蔬菜經紀人收走。
“今年我們種植的紅莧菜有50畝,基本占到整個基地種植面積的五分之一,接下來都是主打期了。”魏正輝介紹,近年來因為種菜有了設施技術,溫度、濕度等可以進行調節,病害蟲害更少,時令菜的出產變得更快,質量也更好。其中,紅莧菜能巧打季節差,現在可以實現從3月到11月的長期上市,市場價也賣得不錯。
在基地里,紅莧菜的地頭批發價就達到4元一斤,很多批發商提早上門訂購,基本不愁銷路。
生長較快后期性價比更高
武漢現代農業教育中心蔬菜專家介紹,莧菜屬快生菜,每年2月份播種,生長速度比較快,大約種植20天即可上市,目前武漢各大蔬菜基地都實現設施技術種菜,快生菜面積6萬畝左右。本地莧菜除冬季外,從3月上市,實現三季種植,分別為早春莧菜、夏季莧菜、早秋莧菜,有效填補淡季葉菜市場品種的不足空擋。
對此,魏正輝也介紹,按照規律,從每年3月天氣漸暖以后,紅莧菜就會一茬接一茬地出產,價格也會隨之慢慢回落。
不過,因為每一茬紅莧菜的生長狀態不一樣,一般頭茬的紅莧菜在口感上相對并不是最好的。從4月下旬開始,紅莧菜才逐步進入口感更加柔和的時候,而且后期的出產速度也會加快,價格回落得比較明顯。
本地特色菜品更需品牌化
在探訪中,極目新聞記者了解到,盡管紅莧菜在本地非常受歡迎,市場行情也比較好,但作為武漢最具本地特色的蔬菜產品之一,卻并沒有形成較為響亮的品牌。對此,業內人士介紹,本地紅莧菜從三年多前就已經陸續銷往省外,正在形成具有全國性的口碑,后期則有待形成品牌效應提高附加值。
在白沙洲農副產品大市場,多位批發商介紹,武漢本地的紅莧菜已經實現了大量外銷,每年春夏兩季送到外地的紅莧菜總量幾乎可以與本地的銷量持平,在形成市場口碑的同時,更凸顯出品牌化的重要。
專家認為,漢產紅莧菜在出產的品質、口感和市場口碑上已經打下了基礎,時令消費季里,全國范圍內的消費也比較強,具備與紅菜薹、蓮藕等區域化品牌產品相類似的潛力,如果進行符合自身特性的深度建設,有條件成為具有區域品牌的時令生鮮產品。
小貼士:
紅莧菜應該怎么挑?
同樣是一把紅莧菜,市民在選購時可能會發現價格的區別比較大。而且,隨著紅莧菜進入集中上市期,價格跨度會越來越明顯,市民該如何選擇?
對此,種植紅莧菜的農戶介紹,不同時期出產的紅莧菜,品質會有一定區別。因為,同一塊地里一般會長出好幾茬莧菜,第一茬的紅莧菜品質相對最好,越往后則就會逐步降低。最集中的表現就是菜根部分叉出的小根須變多了,葉子也不會那樣精神。
由此,市民在買莧菜時,最好挑前幾茬的莧菜,或者多看看根須,選擇“一根莖”的來買,口感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