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廖志慧
關于2022年全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報告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提出,奮力實現“開局企穩、復元打平、再續精彩”的目標,重點要做好十個方面的工作,包括穩增長、提升創新驅動發展能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打造交通樞紐市場樞紐、持之以恒優化營商環境、縱深推進區域發展布局、扎實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保障和改善民生、統籌發展和安全。
一批重要活動年內舉辦
2021年,我省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發展,成功舉辦外交部湖北全球特別推介、上合組織民間友好論壇、中非創新合作大會等國際性、全國性活動52場,為歷年最多。
今年,我省將繼續舉辦一系列重大活動。
在提振消費方面,《通知》提出,精心舉辦農博會、楚菜博覽會、中部酒博會等重點品牌展會,舉辦“荊楚購物節”“歡購荊楚夜”“放心舒心消費在湖北”等系列促消費活動,促進老字號創新發展。
在促進現代服務業提質增效方面,今年將高水平舉辦第四屆世界大健康博覽會、第二屆中國(武漢)文化旅游博覽會,引導更多社會資本進入大健康、養老、育幼、文化、旅游、體育、家政、物業等“幸福產業”。
著力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我省今年將高水平舉辦中國-北歐經貿合作論壇暨中國(湖北)-歐洲企業合作大會等對外經貿活動,承辦《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等重大國際性活動。
一批項目提升區域競爭力
縱深推進區域發展布局,我省今年將推動一批重磅項目實施。
支持“一主引領”提升能級。深入推進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初步建成合作產業園區8個以上,加快建設以鄂州花湖機場為核心區域的臨空經濟區。持續打通市際瓶頸路,今年新開工55個項目,力爭建成19個。推動城市圈內90%以上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一圈通辦”。
強化“兩翼驅動”協同發力。加快建設荊荊鐵路、沿江高鐵、西十高鐵、長江航道提質升級等區域貫通工程。
推動縣域經濟加快壯大。以71個縣域省級以上開發區為重點,實施產業園區提檔升級和循環化改造工程。扎實推進“三百”工程,推動“百強縣”爭先進位,力爭GDP過1000億元的縣增至5個、過500億元的增至20個。
推進新型城鎮化擴能提質。扎實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新型城鎮化建設,健全常住地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制度,全年力爭實現45萬以上人口在城鎮落戶。推進城市更新工程,啟動305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籌集6.7萬套保障性租賃住房,改造棚戶區4.8萬套。
深入實施長江中游三省協同推動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積極爭取國家在區域規劃、重點項目、產業發展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
在加快農業產業化提檔升級方面,我省將持續抓好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建設,加強龍頭企業培育、區域品牌建設、全產業鏈融合。深入實施農業科技“五五工程”,加強農產品精深加工技術攻關,推動宜昌蜜橘、潛江龍蝦、京山橋米、武昌魚、梁子湖蟹、赤壁青磚茶、隨州香菇等產業集群加快壯大。
此外,“高效辦成一件事”將繼續深化。今年,我省“一事聯辦”事項由21項擴大到40項以上。深化“證照分離”改革,審批改備案和告知承諾事項達到120項以上。
一批工程增強民生福祉
“綠水逶迤去,青山相向開。”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通知》提出,編制實施千里長江綠色廊道工程規劃,以長江為軸打造最美岸線。
實施土壤環境治理保護工程,開展重點地區涉重金屬行業排查整治,建立80至100個農田殘膜省級監測點。
實施新能源綜合基地開發工程,啟動隨縣、麻城、武穴、漢川、應城等10個風光火儲百萬千瓦新能源基地建設,加快推進9個風電項目、75個光伏發電項目建設。
為增強民生福祉,我省將在公共教育、醫療衛生、社會服務、文化旅游、體育健身等領域推動一批重點項目。包括,推進長征國家文化公園(湖北段)建設,新改建15個縣級文化場館、100個示范文化廣場等。
《通知》還提出,新建80個街道(鄉鎮)養老服務綜合體,新增3歲以下嬰幼兒托位數4萬個。進一步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加快體育公園建設。建設150個“城市書房”“文化大院”“文化驛站”,加強文化旅游資源開發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