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祁東縣接續脫貧攻堅躍向鄉村振興的一年。河洲鎮黨委、政府積極響應縣委、縣政府號召,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立足鎮村實際,精準發力,綜合施策,盤活閑置資源,充分利用資金,因地制宜引導各村開拓自身經濟發展的路子,大力發展精品水果種植業、畜牧水產養殖業等特色優勢產業,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著力提升村(社區)服務效能,助推鄉村振興。
"基地種植了很多水果,有黃金奈李、紅心柚、八月桃等品種,目前黃金奈李已掛枝結果、上市銷售。"河洲鎮市門村村支部書記向記者介紹說。
位于河洲鎮落排洲附近的湖南中龍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種植基地,依山傍水,氣候宜人,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果苗正潛滋暗長,散發出勃勃生機。據基地負責人介紹,整個種植基地達700余畝,為了使果苗長勢好,基地創新灌溉方式,全部使用先進的全自動化肥水一體化灌溉設備,果樹根部使用黑膜覆蓋,果樹無需人工施肥、除草,大大節約了人工成本。
發展特色產業,是壯大村集體經濟的重要舉措。近年來,市門村、河洲村、祥和村、三河村等村委會因地制宜,與相關企業簽訂產業合作協議,采取"企業+村集體+農戶"、"村集體+農戶"等模式發展產業。其中,市門村與湖南中龍生態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合作發展水果種植業,河洲村大力發展養牛產業,三河村發展高密度鱸魚養殖產業……
建材老板、村干部變身"牛仔",生態養牛帶領村民創收致富。在河洲村生態養牛基地,村支部書記陳小明正忙于收割冬季牧草,鏟料喂牛,動作嫻熟。談及創業之路,陳小明臉上充滿了自信,他介紹說,自己以前在河洲鎮上經營家居建材生意,后來積極響應國家號召,回到家鄉河洲村,積極投身到家鄉經濟建設中。來到村里,他基于村里實際情況,經過多方考察,認為養牛這行養殖業能發展村集體經濟,村里又有養牛能手,于是便大力發展養牛產業,得到了村"兩委"和村民的大力支持。
據了解,河洲村村"兩委"班子是支年輕的隊伍,平均年齡僅29歲,在發展村集體經濟上充分展現了年輕生力軍的干勁與速度。陳小明的養牛基地從選址、建設到進牛飼養僅僅花了不到50天。目前,養殖大棚已基本搭設完畢,養殖場內飼養了西門塔爾牛70余只,預計2022年8月可出欄售賣。下一步,陳小明打算建設一個80畝的牧草種植基地,實現自種、自養、自銷一體化模式,經濟效益可達50多萬元。
帶領村民創收致富,找對"富路子"是關鍵。河洲鎮黨委書記劉康柏、鎮長陶建芳與三河村村"兩委"班子多次商討對策,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定好位、謀好略。該村交通便利,水域資源豐富,依托這種優勢,村"兩委"班子遠赴湖北考察淡水魚養殖產業,學習了豐富的養殖經驗,結合自身村情實際,在各方努力下,在該村建立起了高密度鱸魚養殖基地。
"這個高密度養魚、內循環養魚,是個新生的行業,未來的市場前景非常看好。"三河村村支部副書記劉磊峰介紹說,村里多次與基地負責人協商合作,打算將魚塘承包給養魚基地,一次性承包6年,基地每年至少拿出10萬塊錢給村集體。
壯大村級集體經濟、提高村級集體經濟"造血"功能,是實現鄉村振興、帶動群眾共同致富的重要抓手。通過幾年努力,該鎮已創建成糖果加工、畜禽養殖、河洲魚、生態優質稻、四季特色水果等五個萬字號優勢產業,創建具有年收入20萬以上潛力的村級集體經濟產業基地9處。
下一步,河洲鎮黨委、政府將給予基層信念支撐,大力引導、鼓勵和支持各村、社區發展產業,辦好"家門口"企業;著力培育集體經濟組織型、農業企業型、致富帶富能手型、在外精英返鄉型等各類產業主體,鞏固已成功的村集體經濟;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分析確定具有科學性、合理性和發展潛力的產業門類,壯大優勢產業;優化發展環境,提供全過程服務,解決產業發展的土地流轉、資金、技術、銷售等方面問題,解決產業主體的后顧之憂,真正讓村集體"錢袋子"鼓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