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實政府過"緊日子"要求 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能
面對新冠疫情、減稅降費和擴大門票優惠政策多重減收因素疊加的不利局面,南岳區財政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艱苦奮斗、勤儉節約一系列重要會議精神,堅決落實過緊日子要求,建立過緊日子措施,以更大的決心、更高的標準、更強的力度,推進全區財政工作健康有序平穩發展。
一、"三個舉措"切實過好"緊日子"
一是深化預算編制改革,強化預算剛性約束。在編制2022年預算總體目標時,堅持量入為出,運用零基預算理念,根據區委、區政府決策部署和本級財力情況,結合各單位事業發展計劃、職責和工作任務等實際情況,打破基數概念和預算支出固化僵化格局,堅持先有預算后有支出,嚴控預算追加事項,當好"鐵公雞",打好"鐵算盤"。2022年在人員及剛性項目預算支出同比去年增支1.6億情況下,通過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取消低效無效項目支出預算,加強資金整合等措施,預算支出規模比上年增加僅0.4億元。同時,督促、指導各預算單位在規定時間內做好2022年部門預算及"三公"經費預算公開工作,促進財政資金使用公開化、透明化,主動接受社會監督。
二是加強財政資金監督,規范國有資產管理。2020年6月修正出臺新的《南岳區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工程變更管理辦法》,進一步理順變更管理體制,細化變更審批程序和責任追究條例的同時,明確工程變更部分結算時不計取管理費用利潤。2021年3月出臺《關于進一步規范政府投資建設項目審計監督工作的通知》,明確審計部門對重大項目工程實行全過程監督、管理,使一些變更的隱蔽工程、能產生虛報的變更問題在事前、事中監督過程中予以解決。2021年5月出臺《南岳區財政專戶銀行選擇辦法》,進一步明確財政專戶開設選擇要求、公開招標限額、集體決策事項、綜合評分指標等具體規定。2021年10月出臺《南岳區政府投資項目管理辦法》,嚴格堅持"估算控制概算,概算控制預算、預算控制決算"的原則控制成本。2021年出臺《關于印發南岳區2021年會計和評估監督檢查工作實施方案的通知》,將單位內控、"互聯網+監督"公開、預決算公開、國有資產管理、內控制度建立和執行、會計信息質量、津補貼規范治理等方面納入年財政監督檢查范圍。2020年11月、2021年1月分別出臺《關于加強全區行政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管理的通知》、《關于印發南岳區行政事業單位通用辦公設備和辦公配置限額標準的通知》,對規范國有資產管理作出更加詳細的規定。
三、完善國庫資金管理,盤活用好存量資金。規范財政社保資金定存管理。根據財政部、省財政廳相關規定,2021年3月出臺《南岳區財政專戶資金存放管理操作辦法》,嚴格按照貸款規模、存貸比、納稅貢獻、存款利率優惠、支持區內重點工作等指標對區內金融機構進行綜合考核評比,將2021年1.16億元社保定存資金全部依據評分結果分配存放。通過引入價格競爭機制,定存利率優惠從基準利率上浮40%提高到基準利率上浮50%,資金收益提高了7個百分點。通過加緊盤活財政存量資金,2021年組織業務股室對各單位零余額賬戶2年以上結轉結余資金進行全面清理,收回各單位結轉結余資金683萬元。清理財政對外借款,根據欠款性質核銷各單位歷年欠款2084萬元。
二、"三處痛點"制約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
一是財源難抗風險之痛。目前國際國內疫情形勢仍然嚴峻復雜,疫情防控任務艱巨,旅游經濟全面復蘇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導致財政減收的因素增多,我區產業轉型才剛起步,旅游要素鏈條不齊,基礎設施有待完善,旅游業態較為單一,旅游產品供給不足,對"門票經濟""香火經濟"等傳統業態依賴性較強;項目推進速度不快,投資、消費需求不振,穩增長壓力不小。
二是財政收不抵支之痛。一方面教育、科技、環保、鄉村振興等上級重點考核民生實事項目與財政投入狀況直接掛鉤,要求資金投入逐年遞增;而"三保"、政府債務還本付息、鄉村振興、污染防治、教育、科技等剛性支出增長幅度遠超收入增幅,財政收支"剪刀差"逐年加大。另一方面每年上級出臺的部分財政增支政策中,上級資金支持力度小,全靠當地財政支持,如購買學位、"兩站兩員"等項目,大大地增加了當地財政負擔。
三是專債項目"供血"不足之痛。經濟下行壓力和疫情對財政收入增長造成一定影響,導致債務償還壓力大。同時,我區專項債券建設項目缺乏配套融資主體,籌集資金渠道不夠多,項目資金缺口較大。受銀監會2021年15號文件禁止隱性債務平臺為專項債項目進行配套融資的影響,在當前財政困難的背景下,資金存在缺口問題突出。
三、"三劑良方"有效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能
一是大力培育財源,全力支持產業發展。以"產業、項目、企業"為抓手,大力培植財源,固本強基,夯實發展基礎。加快發展康養產業,做好文旅康養產業發展文章。加快發展研學旅游產業,打造具有南岳特色的研學游基地。加強與境內外旅行商、線上旅游平臺合作,培植、壯大旅游產品稅源。大力發展總部經濟,支持各類市場主體做大做強。加強國有資產管理,提升國有閑置資產使用效益。
二是聚焦民生重點領域,努力實現財政公平。堅決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落實民生保障各項措施,不斷改善人民生活,讓人民群眾更加均衡享受經濟社會發展成果。扎實辦好民生實事,加快補齊教育、醫療衛生、社保、養老等民生領域短板,落實就業優先政策,抓好就業困難人群就業。提升社會保障水平,兜住困難群眾基本生活底線。認真做好環保領域突出問題整改,持續改善生態環境質量。
三是支持債貸結合,多元投入推進項目。政策層面上層重視并放寬隱債平臺不得為專項債項目配套融資的規定,發揮引導和杠桿作用,形成多元投入格局。在清晰界定資產、收益、權責前提下,鼓勵專項債與其他市場化融資有機結合,更好地發揮專項債資金的撬動、放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