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上午,位于湘江邊的衡陽市雁峰區太梓碼頭格外熱鬧,大喇叭中播放的禁漁宣傳語吸引著附近居民,一起來見證雁峰區人民檢察院、雁峰區農業農村局和雁峰街道共同開展的公益訴訟生態修復增殖放流活動。
▲工作人員將一袋袋魚苗倒入湘江,魚苗舞動著身姿,游向湘江。
活動現場,工作人員將一袋袋魚苗倒入湘江,魚苗舞動著身姿,游向湘江。活動中,共放流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魚苗1000尾。
▲活動共放流青魚、草魚、鰱魚和鳙魚魚苗1000尾。
本次放流,源于雁峰區人民檢察院連續受理的多起非法捕撈水產品案件。犯罪嫌疑人在禁漁區、禁漁期使用禁止捕撈工具,在湘江河流域進行非法捕撈,損害了漁業資源。在這一系列破壞漁業生態資源刑事案件中,雁峰區人民檢察院針對捕撈情節較輕、初犯偶犯、自愿認罪認罰的嫌疑人,擬從輕處罰。
▲雁峰區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儀式現場。
刑事案件依法處理完畢,但生態環境的修復,以及湘江河附近村民對禁漁規定的知曉度引發了雁峰區人民檢察院的思考。
因此,為提升普法教育效果,推動湘江流域環境資源保護工作,雁峰區人民檢察院延伸檢察職能,及時開展公益訴訟檢察工作,與區農業農村局進行會商研究修復方案,要求幾名犯罪嫌疑人通過增殖放流對被損害的水生生物資源和生態環境進行修復。
見證了放流活動的居民表示,“這次活動,讓我意識到在湘江非法捕撈不僅是觸犯刑法的行為,同時對漁業生態資源造成嚴重的損害,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的法治課。”
據了解,下一步,雁峰區將繼續加大對破壞生態環境行為的打擊力度,守護雁峰生態環境、保護生態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