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區委書記李曉彤率區鄉村振興能力提升班全體學員赴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區、郫都區和新津區考察學習。四川音樂學院成都美術學院副院長田勇、郫都區統戰部部長趙武斌、新津區委副書記張艷分別參加考察。
李曉彤一行先后到新都區川音藝谷創意園、郫都區先鋒村和戰旗村、新津區天府農博園等地進行實地參觀考察,詳細了解當地美麗鄉村建設情況,學習鄉村振興工作先進經驗。
考察沿途一步一美景,一步一文化,“藝術”助力點亮鄉村,把美與詩意融入“振興”體現得淋漓盡致,讓全體學員直呼大開眼界,受益良多。
淥口區財政局黨組書記、局長 張建華:“在當前落實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形勢下,區委組織我們出來考察學習,體現了區委加快淥口發展的迫切愿望。幾天來的考察學習忙碌而又充實,讓我們開闊了眼界、增長了見識、增強了理性思維。特別是郫都區盤活農村集體建設用地資源,引進社會資本投入鄉村振興的做法讓我們深受啟發。鄉村振興是大有作為的事業,集體建設用地入市、農村宅基地改革等是未來農村綜合改革的趨勢。我們應該提前謀劃布局,借鑒試點地區的做法,用好用活上級政策,解決鄉村振興的錢從哪里來的問題。”
淥口鎮雙月村黨支部書記、村主任 晏天池:“這次學習讓我對鄉村振興有了更深入的體會,鄉村振興不僅要依靠農村的留守村民,還要將城市的精英人士引入鄉村,充分發揮他們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我回去后要進一步優化村上的產業結構,做好傳統農村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結合文章,增加村民收入,壯大集體經濟。”
龍門鎮黨委書記 何皓:“這次考察學習讓我感觸最深的就是要不斷解放思想,改進理念。首先是服務理念的改進。郫都區村級黨群服務中心改“窗口遞資料”為“面對面、一對一”服務,時刻在細微處彰顯把群眾擺在首位的為民服務宗旨意識。其次是行政理念的改進。無論是臺州的高效種植業用地還是成都的集體建設用地入市,均充分發揮了基層黨組織的戰斗堡壘和黨員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體現了謀劃發展、帶動發展、加快發展的主動性、創新性,切實做到了基層首創和頂層設計的大方向相統一。再者就是經營理念的改進。現代農業與傳統農業最大的區別就是通過技術的革新帶來品質的提升、效益的提標。對照考察學習的高質量農業,我們的農業還停留在‘靠天吃飯’的粗獷經營。今后,我們應更多地借助科技來‘逆天改命’。”
區鄉村振興能力提升班(第一期)第二組組長 朱剛:“此次培訓班收獲滿滿,既開拓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更新了觀念,提升了能力,特別是在先鋒村和戰旗村的學習體驗印象深刻。南洲鎮作為淥口發展的‘南部戰區’,這里交通便利,基礎完善,紅色資源、人文資源和自然資源豐富。通過整合資源,加強策劃,引入投資,動員群眾,努力做好產城融合、文旅融合文章,推動南洲高質量發展。”
區文旅廣體局局長 侯騫:“此次考察學習對我來說觸動很大、收獲頗多,農文旅融合發展迸發出的強勁集聚效應十分明顯。當前我們處在打造長株潭都市圈這一‘國家戰略’的黃金機遇期,要抓住機遇、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文旅部門將從激活內生動力著手,充分挖掘我區本土民俗文化,將歷史人文融入綠色生態自然景觀,結合本土特色美食,打造淥口文化品牌。堅持設計先行,以鄉村民宿作為支點撬動鄉村旅游,展現鄉村特色風貌,融入本土人文理念,不斷釋放農村活力、促進農民增收,助力鄉村振興。”
淥口生態環境局黨組書記、局長 周毅:“這次到浙江和四川的學習交流,讓我深受啟發、感觸頗深。這兩個省在貫徹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上,創新思路,敢為人先,以生態振興助推鄉村振興,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在柑橘飄香的黃巖區、象山縣,水環境治理精心設計,桔園灌溉區的生產用水、農戶的飲用水均保障保護到位;在生態宜居的新津區、新都區,將綠色低碳發展的事擺在首位,清除污染企業,做好村社生活污水的收集治理。”
區領導賀春福、劉行國、劉文軍、次仁達杰以及各相關單位、鎮、村干部和株洲優秀企業家代表共30余人參加考察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