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聰
視頻剪輯 張聰
通訊員 周媛媛
“青綠腰”喜從天降?!至少,對黃岡的觀眾來說是這樣的。
20日,琴臺大劇院官網發布消息表示,3月23-25日,也即下周三-周五,經由央視春晚一炮而紅的舞劇《只此青綠》,即將在黃岡黃梅戲大劇院上演!3月21日上午10點58分,黃岡站《只此青綠》演出將啟動開票,極目新聞記者在黃岡黃梅戲大劇院微信公號“在線購票”欄目看到,《只此青綠》已經進入演出預售欄——這也意味著,黃岡觀眾將領先武漢觀眾(《只此青綠》武漢站定在了6月),成為省內最早在家門口感受“青綠腰”魅力的人。
舞蹈詩劇《只此青綠》以“詩劇”為體裁,以“展卷、問篆、唱絲、尋石、習筆、淬墨、入畫”等篇章為綱目,觀眾將跟隨一位現代故宮研究員——展卷人的視角,徜徉在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傳統美學意趣之中。
全劇采用時空交錯式的敘事結構。劇情發生時間設定為現實中《千里江山圖》即將展出之際、也是千年之前少年畫家希孟即將完稿之時,展卷人因對《千里江山圖》的潛心鉆研走入了希孟的內心,伴其歷經了嘔心瀝血繪制《千里江山圖》的寶貴時光,與這位只有寥寥數字記載的“天才少年”心心相印,探尋出了《千里江山圖》“獨步千載”的偶然與必然,讀懂了國寶文物與現代人之間的情感連接。
雖有春晚的驚鴻一瞥,但很多《只此青綠》的觀眾都表示,春晚上的5分鐘并不能完全涵蓋舞蹈詩劇的絕美樣貌,僅從極目新聞記者收到的舞蹈詩劇《只此青綠》物料來看,劇照就顯示出了不同的色調之美——除了青綠,還有月白、桃紅等等。
而在舞蹈詩劇的舞臺上,《只此青綠》更將勾勒出層次豐富的畫境:一輪明月朗照千年,展卷人在月光下與希孟四目相對;兢兢業業的故宮博物院文博工作者們與勤勉不輟的古代工匠們共同匯成一幅情景交融的人文畫卷,北宋時中國社會的風土人情更是被一一道來……
由孟慶旸領銜,發髻高聳、身著長裙,古樸纖柔高雅的“青綠”女們,更是通過腿、腰等身體多部位的協調配合發力創出“青綠腰”,在網上引發了一大批專業舞者和愛好者的模仿。
畫中青峰疊嶂,綠水隱現,舞者眉眼鋒利,絳唇高髻……這樣一場藝術盛宴在黃岡黃梅戲大劇院的開票會引發怎樣的轟動呢?極目新聞將繼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