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湖北最美油菜花海”候選名單公布,南漳縣巡檢鎮卞和油菜花海入選,南漳融媒體一場油菜花海的網絡直播吸引了17萬人觀看。3月19日,襄陽市第六屆“花朝節”在襄城區黃家灣景區開幕,景區游人如織,好不熱鬧,襄城全區當日游客量達22萬人次。
“春風如貴客,一到便繁華”,仲春時節,草木復綠、百花齊放,人們紛紛開啟了踏青賞花模式。桃花節、櫻花節、梨花節,各種“花節”“花會”層出不窮,曾被遺忘在歷史中的傳統節日“花朝節”也逐漸恢復起來,并成為鄉村旅游的新亮點。
“屈指花朝才兩夜,祥煙瑞氣騰芳郁”,從宋朝開始,花朝節就是春天最期待的節日;“百花生日是良辰,未到花朝一半春”,清朝時期,花朝節仍然是春天重要的節日。如今,各地紛紛利用美麗鄉村建設的成果,大力發展“賞花經濟”,花朝節的復興就成了必然。祝神廟會、游春撲蝶、種花挑菜、曬種祈豐、制作花糕,豐富的節日習俗讓賞花游玩多了文化熏陶和美好寓意,既有對春天到來的歡慶,也有對不負韶華的祝愿,更有對美好生活的期望。
近年來,隨著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鄉村旅游越來越受歡迎。據文旅部信息,2019年我國鄉村旅游人次就已達30.9億,占國內旅游人次的一半。鄉村旅游內容豐富多彩,吸引游客的不只有山水美景、詩意棲居、休閑康養、野外露營,還有品嘗鄉間美食、體驗風俗民情、參與農事活動等。時代在變,人們對旅游的需求也在變,但文化永遠是旅游的靈魂,在體驗經濟時代,游客需求的不僅是視覺的愉悅,更有文化的熏陶,傳統節日里的文化習俗就是鄉村旅游的核心內容。
能助力鄉村旅游發展的不只有花朝節。歷史悠久的中華民族有著各種各樣的傳統節日,除了被列入法定假日的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四大節日外,還有幾乎被遺忘的社日節、上巳節、寒食節等。每一個傳統節日都蘊含著獨特且豐富的文化內涵,都曾和農耕時代的生產生活緊密融合,是刻在民族基因里的記憶,復興傳統節日契合國內游客的精神需求。俗話說“十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文化多元,同一個節日都有南北地域性差異,少數民族更有自己獨特的節日,為鄉村旅游發展提供了多樣的天然素材。挖掘傳統節日資源絕不能走同質化、單一化的競爭之路,要充分利用本地特有的風俗文化和民族風情,發掘具有獨特文化內涵的旅游體驗。
舊節新過,不僅是對傳統優良習俗和優秀文化的傳承,同時也要賦予節日新的文化內涵,形成新的社會風俗。舊節新過,讓游客不僅有美景欣賞、美食品嘗,更有民俗體驗、文化熏陶,才能充分釋放生態惠民、旅游惠民、產業惠民的多重利好,為鄉村旅游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稿源:荊楚網
作者:韓元元(襄陽南漳)
責編:丁楚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