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晶晶的大眼睛,肉嘟嘟的小臉頰,如果旁人不說,很難將眼前這個愛笑愛鬧的小女孩和心臟病患者聯系在一起。4歲的彤彤是一名復雜重癥先心病患兒,不僅心臟等內臟位置與正常人相反,還同時合并有4種嚴重畸形。近日,她在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成功接受了第二次“補心”手術。
女童心臟好似“破房子”
彤彤出生于湖北襄陽,1個月大時在當地醫院打疫苗時發現心跳有雜音,到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做進一步檢查后,被確診為鏡像右位心、單冠畸形、永存左上腔靜脈、右心室雙出口、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這些生澀的醫學名詞擺在彤彤父母面前,猶如一道道晴天霹靂。當時彤彤年齡小、體重輕,且暫未出現明顯癥狀,綜合考慮手術風險性和孩子耐受力,醫生建議等孩子大點再手術。
轉眼彤彤長到了11個月大,疾病癥狀開始顯現。“孩子‘不長肉’,體重增加得很少,老是大口大口地喘氣,指甲和嘴唇都是紫色的。”彤彤爸爸再次帶她到武漢亞心醫院求診。檢查后,醫生對孩子父親說,彤彤不僅心臟位置與常人相反,而且合并四種嚴重畸形。
亞心醫院心外科主任醫師王瀟介紹,正常人的心臟長在左側,彤彤的內臟器官包括心臟全部長反了位置,正常人有兩條心臟冠狀動脈,她只有一條冠狀動脈,正常人的肺動脈從右心室發出,主動脈從左心室發出,她的主動脈、肺動脈都從右心室發出,再加上,心臟里掌握血流方向的關鍵“閥門”——瓣膜也是壞的。“彤彤的心臟猶如一個‘破房子’,手術必須盡快提上日程,否則會危及生命。”王瀟的話讓孩子家人堅定手術。
分期手術鑿開“生命隧道”
如此復雜的病情,發生在一名年幼的孩子身上,該如何手術最科學,考驗著醫生。“手術分期進行,對孩子的身體恢復最有利。”心外科團隊經討論形成治療方案。
2018年5月4日,彤彤在亞心醫院院長陶涼和王瀟的聯合主刀下,歷時近五個小時,成功實施了右室雙出口矯治術、完全型心內膜墊缺損矯治術。手術修補了彤彤心房和心室之間的巨大缺損,使血液流動恢復正常,同時利用人工血管將其長在右邊的主動脈接到左心室,鑿開了一條“生命隧道”。
王瀟解釋,利用人工血管為彤彤新建的這條“隧道”無法像正常人一樣生長,隨著彤彤身高、體重的增長,隧道漸漸會無法承擔全身血液的運輸和活動量,從而出現一些癥狀。為此,需要在后期通過手術把這條隧道不斷加寬,一直加到跟成人一樣的寬度,手術才算徹底結束。
一期手術后,彤彤漸漸長大。4歲時,她迎來再次手術。盡管風險頗多,但王瀟憑借經驗判斷,仍有較大的成功幾率。醫院心外科團隊進行了充分的術前分析、討論,并根據彤彤的病情制定了縝密的手術方案。
2022年3月3日上午9時15分,彤彤被推進了手術室,由王瀟為其實施Redo-左室流出道疏通術。在成功避開了心臟破裂、心臟停跳的險象后,團隊一氣呵成地完成了左室流道和右室流道的加寬。經過近4個小時的努力,彤彤的第二次“補心”手術大功告成。
愛心救助暖童心
手術后的彤彤恢復迅速,在ICU、PICU共住了5天就轉到了普通病房。然而彤彤父母依舊愁眉緊鎖。原來,彤彤一家并不富裕,父母都是殘疾人,這次手術費向親友東拼西湊借了一些還是不夠。得知彤彤一家的情況后,醫院立即為其申請了針對先心病患兒的“彩虹橋”資助。獲得2萬元資助后,終于補上了彤彤這次手術費的缺口。
“感謝王瀟主任,感謝亞心醫院,是你們給了我女兒生的希望。”術后第九天彤彤順利出院,彤彤爸爸握著醫護人員的手連聲道謝。
看著曾經抱在懷里大口喘氣的虛弱嬰兒,如今出落成活潑可愛的小女孩。見證她一路成長的王瀟感慨地說:“希望她未來再接受一期手術后,就能和我們正常人完全一樣,上大學、找工作,甚至結婚生子,這可能是我們作為醫生最大的成就吧!”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龍華 通訊員呂惠 宋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