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開始,當你登上中國南方航空的航班時會發現,飛機上提供的一次性塑料杯,已經換成一次性紙杯。
這款紙杯的特別之處在于,內側是一層可生物降解的聚乳酸淋膜紙,而不是難以回收利用的聚乙烯淋膜紙。
紙杯生產商是孝感易生新材料有限公司(簡稱“易生新材”)。14年來,該公司一直主攻聚乳酸生物降解材料。去年晉升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
成長為行業“小巨人”,秘訣是什么?
在公司創始人楊義滸看來,市場空白點就是商機所在。
楊義滸曾在化工行業從業多年,對聚乳酸的工藝和前景有所了解。他創辦公司時,國內聚乳酸產業尚未起步。瞄準空白點,楊義滸將聚乳酸加工成刀叉勺、快餐盒、塑料袋等大眾產品。但由于價格偏高,大眾市場接受程度低,企業一度陷入困境。
2006年,公司無意接到一位荷蘭客戶的問詢電話,能否用聚乳酸這類環保材料代替工程塑料,制成一個直徑3毫米的焊條。“當時聚乳酸都是粒狀,條狀怎么做?”研發團隊一頭霧水,婉拒了客戶要求。不料,一周后,又有一位海外客戶提出類似要求,這引起了團隊的重視。
原來,3D打印技術剛剛興起,國外市場對打印機耗材需求猛增,企業希望用環保、安全、且成本低的材料代替原有塑料。
看到市場,果斷挺進。2008年,楊義滸在孝感建起聚乳酸3D打印耗材生產線。
由于性能好、成本低,易生新材生產的產品迅速在海外打開市場,銷量占到全球市場25%左右。如今,“e-SUN易生”已成國際3D打印耗材知名品牌,每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長,并牽頭起草聚乳酸3D打印耗材國際標準。
隨著國家“禁塑令”的出臺,許多企業也盯上聚乳酸生產。
風口下,合成聚乳酸的重要單體——丙交酯價格大幅上漲。
“多虧了10多年前的未雨綢繆。”公司副總經理楊義科介紹,早在創業之初,易生新材就采用的聚乳酸生產兩步法,掌握了丙交酯合成技術,具備丙交酯的生產能力,無需像其他企業一樣,原材料受制于國外廠家。
手握核心技術的易生新材,訂單紛沓而來。易生新材立馬啟動原先封存的設備,投資近2億元改造原年產1萬噸的丙交酯純化項目。
與此同時,易生新材抓緊向下游延伸產業鏈。2020年,易生新材投資1億元,上新年產2萬噸淋膜紙智能生產線,加工制作一次性生物可降解紙杯。毗鄰“中華紙都”,易生新材緊靠恒安、維達等龍頭企業優勢,開發生物降解無紡布、透氣膜衛材項目。2021年,易生新材與恒安集團簽訂合作框架協議,為其提供聚乳酸無紡布及一次性可降解生活制品。
短短兩年,該公司產值從4000多萬元上升到2億多元,增長近5倍。“今年產值目標是4億元,再翻一番!”楊義科說。
【采訪手記】
易生新材瞄準市場空白點和產業制高點,以戰略眼光謀求商機。以創新贏市場,以配套強產業,無論是在行業未成熟的“藍海”階段,還是行業成熟的競爭“紅海”中,企業總能占據一席之地。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宇 通訊員 宓天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