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陸緣
視頻剪輯 陸緣
通訊員 田勇
“哎喲,快看,那是江豚呀。”3月23日9時許,武漢市江夏區長江片區漁政執法工作站的工作人員王明武在長江金口段開展日常巡查時,驚喜發現在波光粼粼的江面上,有幾只“水中大熊貓”江豚來回翻轉跳躍追趕嬉戲。
一旁的工作人員彭濤連忙拿出手機用視頻將這一驚喜記錄了下來,“這是第一次抓拍到。”彭濤興奮說,去年在金口段也有居民發現有江豚出現,但是沒有記錄下來。
“起初,我以為是有人在那邊釣魚。”王明武向極目新聞記者回憶道,因為在遠處,一開始誤以為是有人在偷釣魚,準備前往制止,但一想不對,魚出現在江中間水面,但是江風很大,不太可能有人釣魚。于是又盯著水面看,“不對,是江豚。”突然,他驚叫起來,同行的幾名隊員順著他手指方向看過去,證實是江豚后也異常興奮。
王明武說,當時江面有兩群江豚,大概有4只,兩兩前后相隔約50米左右,在江面翻轉嬉戲。“江豚的出現,經常會伴著五六級北風。有經驗的漁民都知道,江豚冒出水面,或者在頻繁呼吸換氣,那就是江上要起大風的前兆。”王明武說,發現后,立即將漁政船關了,以免打擾江豚,大概在江面玩了一個小時,幾只江豚便向下游游去了。
彭濤對江豚一點不陌生,作為土生土長的金口人,從小在長江長大。“記得小時候,經常在長江里看到成群的江豚。”彭濤說,他的父母早年間是漁民,他從小也在漁船上面待過,對江豚很熟悉,“所以這一次,一看到出水畫面后,我就確定那就是多年未見的江豚。”彭濤說道。
“只是后來隨著環境的變化,江豚逐漸離開了這里。”王明武補充道,這一次成群江豚的再現,說明了長江水質環境改善了,水中的小魚小蝦多了起來。
長江在金口段長度有32.6公里,附近的金水河外河直通長江,有7.5公里,閘內的河道還有30多公里。王明武祖輩都是漁民,在漁船上長大,十二三歲就跟著父母在船上打漁,江豚對他來說就像老朋友。王明武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最近20多年來,江豚數量明顯減少。“長江里船只的增加,螺旋槳造成的傷害幾率不斷增大,漁業的過量捕撈,都讓豚類的生存空間不斷縮小。”他說道。據2018年7月24日,農業農村部發布的數據顯示,長江江豚僅剩約1012頭。
據江夏區長江禁捕辦工作人員介紹,長江江豚是長江特有的鯨豚類動物,在武漢城區長江段看到江豚現身捕食,實屬罕見。該工作人員表示,江豚的出現,是“長江十年禁捕”開展以來,實施“長江大保護”戰略的成果的顯現,是長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生物多樣性功能明顯增強的有力證據。
江豚作為長江生態的“晴雨表”。據介紹,近年來,江夏區街兩級禁捕執法專班持續全天候、全覆蓋、常態化開展長江禁捕聯合執法專項行動。宣傳引導相關行業經營者和市民切實遵守“水中不捕、市場不賣、餐館不做、市民不吃”長江禁捕水域野生魚鮮的禁捕要求。對非法捕撈、違規垂釣采取“零容忍”態度,實行宣傳教育與依法嚴厲打擊相結合,全面形成“不能捕、不敢捕、不想捕”的濃厚禁捕氛圍。持續保持禁捕執法高壓態勢,全面落實“四清四無”長江禁捕工作目標,促進長江生態資源實現恢復性增長,為長江大保護助力。
“這也是我們持續工作的成果,我們都感到很高興,很有成就感。”王明武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