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曾凌軻
3月21日14時38分許,東方航空公司MU5735航班執行昆明—廣州任務時,在廣西梧州市上空失聯并墜毀。機上載有乘客123人,機組人員9人。目前,搜救工作已經進入第三天。從飛機失事至今,挖掘工作已經持續了超過一天一夜時間,但裝載有關鍵信息的黑匣子現在還沒找到。
中國航空學會《航空知識》雜志主編王亞男分析,黑匣子本身是一個整體重量不算很輕的金屬外殼,這樣一個材質的物體,在非常高速的沖擊下,它有可能深入到地表,就是砸到土層下面去了。但是考慮到廣西這邊的山地,可能土層未必特別厚。假如說土層很厚的話,那么它可能深度就更大一些。如果土層沒那么厚,它可能就由于這個地質變得堅硬了而停下來。所以想找到黑匣子的話,那么地面挖掘就是一個重要的方式。現在搜救人員也正在全力去尋找。
有網友提出,黑匣子里的數據是否能云同步?這樣事故發生后就不用花大力氣去找實體的黑匣子。王亞男表示,實際上我們現在有些飛行數據已經實現了網絡的同步。比如說二次雷達應答機,就是飛機在飛行的一些主要的姿態,比如說航向、高度、速度等已經實現了同步。這種實時傳輸的數據,主要是為了空管的需求,因為空管需要知道飛機現在在哪里,高度有多少,速度有多少。所以,我們現在已經知道了本次東航飛機出事前的高度和速度變化。但黑匣子記錄的數據相對來講更細致,它可以儲存艙內的長時間的語音,比如機組人員的對話、空地對話。這些數據量比較大,完全都同步的話是比較困難的。同時這里面還記載飛行員的操縱指令,比如說他對主要控制設備的調整、飛機的偏轉角度這些都會記錄。這些數據量很大,一般只有在出事故的時候,這些數據才會真正用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