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王文林 洪瑩 陳鈺)經濟發展,交通先行。一條條公路縱橫捭闔,一座座大橋跨河過江,一臺臺車輛進村入戶,在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的關鍵節點,交通正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最亮的底色。
“最快通道”打造“半小時生活圈”
3月13日,蘄春縣昌泰客運總站,司機陳洪兵正在認真檢視胎壓、調整后視鏡、擦拭車身灰塵,仔細做著車輛發班前的準備工作。10分鐘后,隨著車站廣播準點播報,班車從蘄春出發前往黃石。
蘄太西高速。通訊員 供圖
“棋盤洲大橋開通后,比以往要節約20多分鐘時間。”說起這條蘄春有史以來第一條過江通道,陳紅兵難掩自豪,“既氣派又壯觀,每次經過,都感覺社會發展越來越快了!”
作為一名老司機,陳紅兵對交通變化最感同身受。從柴油車到新能源,從蘄河到長江,從“走得了”到“走得好”,腳下道路一天一小變,路網格局一年一大變,運輸工具持續迭代升級。“以前路不好,客車又小又破,現在的條件,較之前完全沒有可比性。”
談話間,氣勢恢宏的棋盤洲長江大橋聳立眼前,宛若巨龍橫跨在江面上,又如長虹練舞,與蔚藍的天空交相輝映,共同描繪出生活的繽紛。
黃石游客劉偉是第二次來蘄春。“上次是找朋友玩,這次是趁著周末,到管窯觀賞陶藝。”在劉偉看來,到蘄春游玩和在黃石市內游玩,時間上沒太大區別。“走大橋半小時能到蘄春,隨便逛逛,就能欣賞到不一樣的鄉村景色。”
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2021年9月17日0時,注定是個載入蘄春發展史冊的日子。修建了5年的棋盤洲長江大橋正式通車運營,大橋所屬的蘄嘉高速與黃咸高速一道構成武漢城市圈外環高速,并構成蘄春—黃石—咸寧—仙桃段的過江通道和控制點,連接京廣、武九和京九三條鐵路以及大廣、京珠澳、滬渝、滬蓉、福銀等多條高速通道,蘄春跨步融入黃石“半小時生活圈”、武漢“1小時生活圈”。
“最美天路”繪就鄉村振興新畫卷
全長32公里、途經3鎮14村、在海拔600米的崇山峻嶺中施工、接線100余處17735立方米、鏖戰700多個日日夜夜......一連串數字,勾勒出省道英黃線張塝至黃梅界嶺段項目最初的畫像。
2021年1月,126臺新能源公交覆蓋蘄春全縣。占文峰 攝
省道英黃線蘄春段起于檀林鎮英山坳,止于黃梅縣界嶺,全長58公里。一期工程田橋至檀林段2019年10月建成并投入使用,同年,二期張塝至界嶺段工程啟動。
“全線5個標段,90%的路都是新建,工程量很大。”與工程量相對應的,是施工難度。據項目負責人甘世勇介紹,“向橋鄉棠樹嶺段,高度落差100多米,降坡耗時耗力。加之棠樹嶺大橋海拔600米,橫跨棠樹嶺至界嶺兩個山頭,施工過程非常艱辛。”
艱難困苦,玉汝于成。2021年11月,工程建成通車后,蘄春海拔最高大橋——棠樹嶺大橋作為新晉網紅打卡點,吸引了一大波迷弟迷妹。
“聽說這邊風景很好,今天特意來體驗一下。”蘄春縣城漕河游客李女士,和三個好姐妹自駕來到棠樹嶺大橋。一下車,四人便帶上墨鏡、絲巾、自拍桿等裝備,站在橋上對著身后如黛的遠山比劃起來。“茄子!”隨著整齊劃一的口號,四人爽朗的笑聲伴著五彩的絲巾在深幽的山谷間飛揚。
“看完大橋,下站要去棠樹嶺村,游覽景點,品嘗農家菜。”快人快語的李女士,將一日游時間安排十分緊湊,“路修得這么好,又快又方便,可以多看一些景點。”
跑農村客運的張師傅,將此次道路升級形容成“鳥槍換大炮”。“以前坑坑洼洼,很多地方甚至沒有路,開車小心翼翼;現在全線刷黑,又寬又平坦,出車就像旅游。”
車輛馳騁,人流穿梭,昔日遠離城鎮的蘄北山區,因一條路,一日一日在安靜里繁華起來。
向橋鄉毛咀村副食店老板娘王紫蓮,店鋪倚英黃線而落,“路上的車多了,門口卻比以前干凈了;來買東西的人多了,進貨的頻率也比以前快了。”
隨著英黃線建成通車,蘄春縣“三縱十橫多循環多出口”路網格局中的最后“一橫”順利落子。這“一橫”,連接鄉村與城市,打通過去與未來,將一幅栩栩如生的鄉村振興新畫卷,在蘄陽大地上演變成生動實踐。
“最優工程”釋放紅利惠民生
人民至上,服務為本。近年來,隨著一批利民惠民舉措落地實施,交通運輸成為人民群眾最有獲得感的民生領域之一。
“我現在每次從外地回來,都是坐這個公交。”在檀林鎮客運站,坐在干凈、舒適的新能源公交車上,正準備出發去浙江務工的安徽省太湖縣彌陀鎮村民方小球對開通省際專項公交很滿意。“以前去太湖縣城坐車要兩個多小時,現在從檀林到蘄春縣城坐車只要一個小時。”
縮短的不只是時間和空間的距離,還有心與心的距離。檀林鎮每月有逢“6”趕集的習俗,每到趕集日,一撥撥村民相約從彌陀鎮各個村莊帶著土特產、干貨前往檀林,大家借著售賣貨物的契機,聯絡感情,互通有無。在熱鬧的集市上,兩地的溝通聯系愈加緊密,經濟文化交流氛圍愈加濃厚。
為了這一趟“縮心”之旅,蘄春縣交通運輸局會同太湖縣交通運輸局、太湖縣交警大隊、彌陀鎮人民政府等部門,多次召開專題研討會,討論開通專線公交事宜,最終一致認定,開通省際公交有利于兩地人民更好出行。2021年7月1日,專線正式投入運營。
實踐證明,只有心里裝著人民,才能作出正確決策;只有把人民的事當自己的事,才能讓決策衍生出的福利切切實實惠及到人民。
可賞景、可休憩、可娛樂、可停車、可加水,配套設置有休閑廣場、無障礙公廁、觀景長廊的交通驛站,正成為蘄春公路沿線一道新的風景。人們在忙碌之余,來此駐足小憩、聽風觀景、尋求便利,享受便捷出行之外的優質服務保障。
“一到傍晚,這里就成了廣場舞賽場。”株林鎮張橋村交通驛站,因場地大、環境好、配套設施齊全,且位于周邊三個村的中心地帶,建成后逐漸成為人們自發集聚的主陣地。說起驛站給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該村婦女主任張曉琴感觸很深,“前年底建成后,幾個外地回來的村民高興地買來煙花炮竹燃放,最受益的是我們常住在村的人,有了一個鍛煉身體的好去處,現在遛彎、散步的人多了,打牌娛樂的人少了。”
“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人民。”蘄春縣交通運輸局黨組書記、局長王北全說,“我們謀劃實施打基礎、利長遠的民生工程,就是要讓人民群眾真真切切從交通發展中收獲看得見、摸得著的幸福感和滿足感。”
2021年以來,該局把“人民至上”鐫刻進交通發展的基石,相繼改造危橋97座,新建交通驛站4個、農村港灣式候車亭22個,增加客運車輛33臺,拓展城區公交線路4條,上線新能源公交車輛126臺,解決人民群眾和市場主體“急難愁盼”問題384個,“民生交通”品牌越擦越亮、越叫越響。
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建設人民滿意交通、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上,蘄春蹄疾步穩、勇毅篤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