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肖麗瓊、通訊員王驛東、實習生王紫微)AI產業,梯次成長。3月23日從省經信廳獲悉,我省發布的人工智能產業“十四五”規劃透露,將實施核心產品開發、支撐平臺建設、企業精準引育、“人工智能+產業”應用示范等4大工程,打造人工智能創新核心區、應用先導區、產業集聚區。到2025年,全省人工智能產業規模達到1000億元,產業總體發展水平入列全國第一方陣。
圍繞上述目標,我省規劃在三個方面布局人工智能產業,即產業實力不斷增強,基本形成涵蓋核心技術、關鍵系統、支撐平臺和智能應用的完備產業鏈和高端產業群;賦能水平顯著增強,在智能制造、智慧醫療、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重點領域打造100個以上應用示范場景;企業培育成效顯著,引育5-10家龍頭企業,培育100家以上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集聚500家以上創新企業。
企業成長有梯次,區域發展有梯度。此間,我省人工智能將逐步形成“一主兩翼全域”梯次發展格局。其中,以武漢為核心,積極創建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高水平建設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創新發展試驗區,開展人工智能前沿技術研究和重大科技任務攻關,打造全國重要的人工智能創新策源地和領軍企業集聚地;支持襄陽、宜昌提升省域副中心城市能級,打造差異化、特色化的人工智能應用服務體系,帶動城市群智能化水平整體提升;以縣域為重要載體,承接人工智能創新成果落地,大力推動經濟社會智能化轉型,不斷提升縣域經濟發展能級。
據測算,2020年我省人工智能產業規模約350億元,綜合發展水平處于國內第二方陣。截至“十三五”末,我省擁有人工智能相關企業近300家,基本形成涵蓋基礎層、技術層、應用層的較為完整的產業鏈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