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通訊員 章霞 曾祥科
在今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第二場“代表通道”上,來自湖北宜昌長陽花坪小學的代表劉發英,講述自己通過一根網線架起網絡助學橋梁的故事,感動了全國人民。
2005年,劉發英所在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資丘鎮白沙坪小學交通不便,當地經濟、教育、通信都十分落后。一心想改變大山落后教育現狀,讓每個孩子都受到良好教育的劉發英,雖然想到了在網上發帖借助社會力量改變現狀的法子,但怎樣接通這根網線成了擺在她面前的難題。
2005年的長陽山區,互聯網覆蓋的區域十分有限,當時資丘整個學區僅有一臺電腦可以通過ADSL撥號上網,很多鄉村學校基本都處于無網絡狀態。在得知劉發英通過網絡平臺發帖求助后,中國電信宜昌長陽分公司積極行動,著手將這跟網線接到白沙坪小學。后來,隨著網絡助學規模越來越大,劉發英正式籌建“英子姐姐網絡助學工作室”,中國電信反應迅速,以最快速度接通網絡,成為了英子姐姐助學路上的加速器。十六年多來,借助互聯網力量,英子姐姐助學團隊匯聚起十多個國家和地區愛心人士的力量,共籌集助學善款2900多萬元,資助貧困學生超過20000人次,抒寫了動人的教育扶貧故事。
近年來,隨著中國電信不斷推動落實“村村通”、“網絡強國”、“鄉村振興”等國家戰略,基礎網絡設施及網絡通信能力得到了極大提升。英子姐姐所在的長陽土家族自治縣所有67所中小學均已接入由中國電信承建的教育城域網,曾經的那根網線已經變成一張高速泛載網絡,信息化手段助力偏遠山區的孩子享受到了幾乎與大城市相同的教育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