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胡長幸
實習生 沈逸飛
通訊員 胡向茹 周康
“希望能進一步激活龍泉山明代文化研究中心的平臺作用,攜手龍泉山風景區深挖明楚王墓歷史文化價值,收集和研究相關史料,助力明楚王墓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的申報創建工作。”龍泉街青年工作者吳怡蓉從武漢晴川學院黨群工作部部長余勝手中接過了手寫的諫言卡。
這是3月23日武漢東湖高新區龍泉街道專門為參與此次“春行龍泉山 品鑒楚文化”聯誼共建活動的“大工委”成員單位設計的小卡片,目的是征集大家對共建活動、鄉村振興、社區治理等方面的寶貴意見。
街道的“老朋友”東湖綜合保稅區建設管理辦公室、光谷中華科技產業園建設服務中心、光谷中華科技園投資有限公司、武漢晴川學院等,以及今年新加入“大家庭”的武漢農村商業銀行龍泉支行等15家單位參加活動。大家在這春意盎然的好時節,開啟了一場綠肺之旅。活動現場收到了35張來自各單位的諫言卡片,后期街道將逐條整理這些建議、思路、暢想,為謀劃新一年度合作項目夯實思想基礎,通過聚集合力,統籌發力,將這些“落筆紙上”的構想“落到實處”。
龍泉街道主要負責人郭斌介紹,去年街道在實現“大工委”和社區“大黨委”全覆蓋組建的基礎上,又不斷拓展“朋友圈”,探索“升級版”,構建了“全心泉益共治生態圈”,對駐街園區、學校、醫院、企業等單位應納盡納,基本實現了社區、園區、校區“三區”共融。
一年來,在“共治生態圈”載體推動下,街道聯合晴川學院成立了龍泉山明代文化研究中心,“竹蜻蜓”無人機飛行志愿隊為巡湖護湖提供了技術支撐,漢服志愿講解隊成為湖北省文化遺址公園明楚王墓開園后的一道風景線。學校對豐富校園文化內核建設做出了有益嘗試,街道也通過攜手高校、整合資源,為探尋轄區治理“最優解”、深挖龍泉山水資源和歷史文化價值創造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