蟻巢清理。
文/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艾紅霞 通訊員 彭海源 張紅菊
千里之堤,毀于蟻穴。白蟻是普遍危害水利工程安全運行的重要隱患。
近日,一個巢齡超20年、體積超1立方米的超大白蟻主巢被工作人員挖出搗毀,有效解除了大堤的安全隱患。
“想起來真是后怕,從來沒有看到這么大的蟻穴。”3月21日,站在鐘祥市大柴湖圍堤,省漢江水利白蟻防治中心主任段偉仍然心有余悸,“現在已經消殺完畢,開挖堤段的土方已回填,堤身已經植草。”
每年3月,白蟻開始進入分群季節,也是白蟻危害高發期,對堤防、護堤林木等防洪設施危害極大。
3月7日,防治中心工作人員對漢江堤防進行白蟻普查,巡查到大柴湖圍堤樁號45+380處時,一株大樹從樹底到樹干處的一根細細泥線引起防治人員注意。“白蟻怕光,它們活動的話,會先挖個‘隧道’。”段偉說,這根泥線就是白蟻修建的活動“隧道”。
順滕摸瓜,抽絲剝繭!防治人員沿著泥線進行追蹤,慢慢找到一條白蟻主蟻道——直徑達到0.04米,而常見的主蟻道只有0.01米—0.02米寬。團隊初步判斷里面藏著一個大型黑翅土白蟻成年巢群。
鐘祥大柴湖,是國內最大的移民集中安置區,圍堤是鐘祥漢江外圍的一道防洪堤,全長45.4公里,保護下游10.3萬百姓的安全。
險情迅速上報到省漢江局,專家立即趕到現場,會商后決定采取定位開挖的方式,進行綜合治理。
開挖后發現,堤防內蟻道縱橫交錯,防治人員順著最寬的蟻道一邊挖,一邊用細樹枝引導追挖方向。
經過一天半時間開挖,3月15日下午4時,防治人員順著主蟻道挖了12米后,終于找到白蟻主巢,主巢距堤面深達3.2米,而一般的蟻巢往往在堤下2米左右。
經過半小時清理,一個長1.2米、寬1米、高0.9米的橢圓形超大蟻巢呈現在坑底,初步判定巢齡在20年以上。盡管有心里準備,但是看到蟻巢挖開后,如此超大的體積還是嚇了專家們一跳。
直搗黃龍后,防治人員成功抓獲蟻王、蟻后一對,并對殘存白蟻進徹底滅殺,清除巢腔,噴施滅蟻水劑,以防蟻穴死灰復燃。目前,蟻巢現場已埋設監測設備,將有專人定時觀察。
這個蟻穴為何一直未被發現?段偉介紹,巢距上方因為修建公路,堤防經過加高培厚,讓蟻巢深藏在堤防內,其蛛絲馬跡難以被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