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石倩
攝影記者 李輝
一年多前,被稱為史上最嚴的“禁塑令”正式生效,規定全國餐飲行業禁止使用不可降解一次性塑料吸管。紙吸管由此登上市場,但因為口感問題,引發不少消費者吐槽。
3月24日,極目新聞記者走訪發現,武漢飲品店普遍用可降解吸管替換了紙吸管,紙吸管已難覓其蹤。業內人士分析,目前可降解吸管已慢慢在一二線城市普及,未來三四五線城市逐步普及后,該行業或有更大的市場空間。
飲品店已換上可降解吸管
24日,在奈雪的茶一家門店內,記者看到吧臺上整齊碼放著幾盒吸管,吸管有一層紙質外包裝,包裝上寫著“可降解吸管”。店員介紹,這種吸管口感類似于塑料吸管,但是屬可降解材料,更環保。
在星巴克一家門店內,吧臺上擺放著幾盒深棕色的細吸管。工作人員介紹,店內使用的吸管都是用咖啡渣制作而成的,屬于可降解材料,符合禁塑令要求。
在徐東大街一家茶顏悅色內,兩位店員正忙著制茶、打包。他們告訴記者,自從品牌進駐武漢后,一直使用的是可降解吸管,沒有使用過紙吸管,“因為不少消費者反映紙吸管口感不好,所以我們使用的是可降解吸管,口感更好,也同樣符合環保要求。”
其他多家品牌飲品店內,記者探訪發現,曾經風靡的紙吸管,已難覓其蹤,可降解吸管占據了主流。業內人士介紹,可降解吸管也叫聚乳酸吸管,它以玉米、小麥、木薯等植物中提取的淀粉為原料,可全生物降解。它的適用溫度大約在零下10℃到70℃,冷飲熱飲都能滿足,符合環保要求的同時口感也更好。
消費者更偏愛可降解材料
曾經風靡的紙吸管,為何快消失了?從消費者說法中可見一斑。
“前幾年,我一周要點四五杯奶茶,因為紙吸管,去年我一度快把奶茶戒掉了。”奶茶愛好者杜寧說,她喝奶茶的時候不自覺地會咬吸管,飲品店使用紙吸管后,感覺像在嚼衛生紙,一下子就不怎么想喝奶茶了。
還有消費者表示,即使不咬吸管,紙吸管在奶茶里泡上10分鐘,吸管就變軟了,非常影響口感。
市民徐先生則指出,塑料吸管不環保,紙吸管也未必很環保。“紙吸管的原材料來自于樹木,會浪費環境資源。如今的可降解吸管,采用玉米、小麥或咖啡渣等材料,資源循環利用才更環保。”
記者了解到,目前湖北省內也有一些可降解吸管生產企業,湖北綠研新材科技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一家。該公司股東陸忠華介紹,目前公司生產的產品面向全國銷售,一年可銷售兩萬多箱可降解吸管,銷售額達到800萬。
“飲品店使用可降解吸管,成本要增加4倍左右。”陸忠華舉例稱,此前的塑料吸管2分錢一根,紙吸管價格是塑料吸管的2至2.5倍,可降解吸管是塑料吸管的3至4倍,一根價格在8分錢以上。
未來亦有較大市場空間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禁塑令是國家戰略,從整個環保以及再生資源控制層面,是必須實施的。但這是個老大難問題,目前一二線城市執行得較好,三四五線城市不夠規范,后期相關監管、處罰的細則落地十分重要。
此外,塑料吸管除了在環境中難以降解外,也可能分解出一些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尤其在高溫狀態下。紙吸管也不是完全安全的,遇到燙的水,紙吸管的膠水也可能產生一些有害物質。另外,紙吸管的體驗感也不好,因此,紙吸管并不是禁塑令下“最優解”。
朱丹蓬分析,紙吸管是一種暫時的替代。可降解塑料吸管主要使用的是聚乳酸材料,雖然自然條件下降解性能合適。目前,一二線城市在慢慢普及,未來三四五線城市全面普及的話,有著非常可觀的市場空間。相關企業需要進一步擴大產能,才能滿足市場需求。
朱丹蓬指出,可降解吸管的推廣的確會帶來企業成本的增加,但餐飲行業的毛利非常高,吸管在其成本占比中微乎其微。因此,成本不應該成為企業不實施“禁塑令”的理由。企業嚴格執行“禁塑令”,方能彰顯出企業的社會責任感,提升消費者對品牌的認可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