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過去的3·15晚會曝光了翡翠直播騙局,再次引發消費者對直播帶“禍”、電商售假的關注。曝光的視頻里,“緬甸”街邊市場,主播賣力和“貨主”砍價,“貨主”心痛讓價......在一些翡翠直播間,“緬甸服裝緬甸玉,緬甸現場緬甸人”的戲碼頻繁上演。經過央視3·15晚會曝光,某翡翠直播間在寫字樓偽造布景,所謂的貨主都是演員,直播砍價不過是主播和商家編造好的騙局。
在這樣的新聞事件中,有幾個字眼頻繁出現,“理直氣壯”“啞巴虧”。指的是不少電商知假售假還“理直氣壯”,消費者明知是吃了“啞巴虧”還算了。這已不是個別現象。
消費者在網上購物往往圖的是便宜、方便,還有信任。購物一般是幾塊錢、幾十塊錢、多的幾百上千,對選購日常必需品的這點購物小錢還是有的,而且出手還很“闊綽”,面對消費陷阱,時常以“算了”的心態應付,對購物方面受到的委屈,往往忍一忍,不了了之。
很多商家有應對消費者的營銷辦法,用各種“狂轟亂炸”的福利手段讓消費者妥協。比如,有消費者買鞋時詢問是否為正品,得到商家“假一賠三”的回答后下單,收貨時卻發現商家寄來了4雙鞋,商家表示,“假一賠三”,給你4雙有問題嗎?這直接將大多數消費者懟得無言,還不得不接受。電商利用消費者貪小便宜或嫌麻煩的心理,或不知道如何處理干脆不處理的方式,銷售時“掛羊頭賣狗肉”。這不利于直播帶貨這一新業態健康發展,甚至擾亂消費市場秩序。
凈化網絡購物環境需多管齊下,多重發力。首先,電商平臺要建立嚴格審核商家資質的機制,搭建渠道引導消費者合法維權。商家要自覺遵紀守法,把好產品質量關,不侵犯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其次,監管部門不能缺位,要建立協同監管機制,加大監管整治力度,并主動聯合有關部門打擊不法電商,及時處理平臺內商家違法違規行為,做到精準、有效監管。媒體要采取多種形式宣傳普及維護消費者權益的知識,幫助想維權卻不知怎么維權的消費者維權。消費者也要切切實實維權,遇到商家夸大宣傳、虛假承諾、假貨代賣、欺詐行為要敢于維權,不要嫌麻煩妥協而縱容了不法電商。
一個好的消費購物環境,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營造,環環相扣,形成良性可持續發展的閉環。如此,方能讓不法電商無處遁身。
稿源:荊楚網
作者:胡慧敏(湖北仙桃)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