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年前,我們參加了省科技廳的聯百校、轉千果云推介活動,成果當年已在湖北企業落地轉化。”3月16日,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進湖北工業大學綠色輕工材料湖北省重點實驗室,該校副教授王磊正帶著學生做實驗。王磊介紹,其團隊研發的“干法成型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技術”,制備一種可生物降解的環保過濾材料,轉化總金額已達1703萬元。
醋酸纖維素是一種常見、易得的人造纖維,由于其選擇吸附性高、透水量大、加工簡單,能有效截留焦油等有害微粒,常用于制藥品的腸溶衣、凈水器膜材料、煙草過濾嘴等。但醋酸纖維素是不可生物降解的,大量廢棄的過濾膜、過濾嘴對環境造成了嚴重污染。
“我們研制開發的蜂窩高透氣性特種紙材料,所有力學性能都遠遠超過國內在用的材料,尤其在煙用特種纖維復合材料技術領域擁有自主知識產權,打破了國外壟斷。”王磊介紹,課題組研發的“干法成型生物基可降解材料技術”,以天然植物纖維高分子材料為基材,以生物酶改性木質素為可降解粘合劑,通過氣流成型干法造紙技術,制備可生物降解的環保過濾材料,具有高強度、高松厚度及高透氣度的特性,可有效替代現有石油基不可降解高分子材料。
記者獲悉,該技術成果于2020年5月參加湖北省科技廳科惠行動2020高校科技成果云推介活動,并由湖北工業大學黨委書記劉德富現場直播帶貨。
成果在湖北煙用材料企業實現轉化企業落地轉化后,獲得中國工程院陳克復院士高度評價,大力支持該技術在中國纖維基可降解包裝材料生產領域全面推廣和應用,以解決中國環境污染問題和實現中國造紙產業“碳中和”目標。
“科技成果轉化的意義,不僅僅是產生經濟效益,更是創造更多的社會財富、社會效益。”王磊曾先后擔任湖北省“百名博士進百鄉入百企”科技特派員、湖北省“院士專家企業行”首批成員、湖北省中小企業“科技副總”等。他認為,近年來,湖北科技創新生態環境越來越好,越來越多的科研人員將理論研究與應用研究相結合,在做好理論基礎研究的同時,把更多好的理論成果轉變為現實生產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文俊 通訊員 黃祥國 江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