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遺愛湖。
東坡赤壁靜待升級改造。 (通訊員 周偉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泉 通訊員 熊慶萍 汪秀玲
黃岡城區規模小、能級低、城市功能不強。
如何做大做強中心城區,擔負起省委省政府賦予黃岡建設鄂東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的重任?
3月1日,省委省政府主要領導赴黃岡進行了專題調研座談,黃岡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隨后展開密集實地調研走訪,把脈問診,尋求良方,并率黨政代表團赴黃石考察學習經驗做法,有關部門也立即行動,編制修訂規劃,謀劃項目,出臺方案,加快推動主城崛起成勢見效。
振興大道“一線串珠”
2月25日,舟山至黃岡的“江海直達16”裝載著1萬噸進口大豆,抵達黃岡禹杰碼頭,標志著該市首條江海直達航線開通運營;
3月7日,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關鍵配套工程燕磯長江大橋黃岡側錨碇地連墻開鉆,拉開大橋主體工程建設帷幕;
3月16日上午8點,一列“復興號”試驗列車從黃岡東站駛出,向東南經浠水、蘄春、武穴、黃梅4縣市,抵達黃梅東站,黃黃高鐵聯調聯試結束,進入運行試驗階段,黃州、浠水、蘄春、武穴、黃梅5個縣市區邁入武漢城市圈“半小時通勤圈”進入倒計時……
短短一個月,一條條事關黃岡的重大交通信息,吸引著人們關注。近幾日,又有一條交通信息,在黃岡市民朋友圈刷屏熱轉:從黃州城區直達團風縣的城市快速路——振興大道進入方案論證階段。
振興大道南起黃州城區南湖大道,北至團風G347,規劃線路全長17.351公里,雙向六車道,預計工期為兩年半,定位為黃岡城區南北中軸線主干道。
主城崛起,交通先行。
目前,從黃岡城區到團風僅有一條黃團公路,日均車流量已突破1.3萬輛,其中貨車占比達到28%,接近飽和。團風人民若要享受大別山醫療中心等黃岡中心城區優質公共服務資源,得經行老城區多條交通擁擠路段。
振興大道建成后,可串聯光谷黃岡產業園、老城片區、臨空經濟區、黃岡高新區,上連團風,下連浠水,實現黃團浠一線串珠,讓黃岡主城區醫療、教育、綜合服務功能更便捷輻射周邊區域。
主攻黃團一體擴容提質
黃岡城區偏小,小在建成區面積小,小在人口少。建成區面積不足10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50萬人。
建設鄂東省域區域性中心城市,小馬焉能拉大車?拓展城市骨架,提升區域承載能力,加快推動主城崛起,勢在必行。
城市骨架向什么方位拓展最佳?空間如何布局最為科學?經反復調研論證,在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的歷史機遇中,黃岡找到了答案:將黃州與團風縣、浠水縣巴河鎮一區一縣一鎮1421平方公里的空間作為黃岡主城區擴容提質的主戰場,打造黃團浠都市區。
團風縣城是距離黃岡中心城區最近的縣城,車程僅30分鐘,且與武漢新洲接壤,處于武漢城市圈核心層,是黃岡對接武漢的橋頭堡,截至2021年底,團風縣城建成區面積17.21平方公里,縣域主導產業包括鋼構、建材、紡織服裝及新材料等。
較好的交通區位條件、基礎設施和產業基礎等,讓黃團一體化成為做大黃岡中心城區的主攻方向。其核心建設區劃分為城西片區、黃州老城區和白潭湖綜合服務片區、團風縣城組團、化工園區組團。城西片區對接東湖高新,城東片區對接花湖機場,團風縣城對接長江新區。至2035年,一體化核心建設區人口將達到120萬人,用地面積150平方公里。
九大單元城市更新提升功能
2月28日,黃岡市與葛洲壩集團簽訂《黃岡市赤壁單元城市更新項目合作協議》,根據協議,葛洲壩集團將對赤壁單元進行非文物建筑更新改造、景區提升改造、開放空間公共服務建設以及市政設施配套改造等。項目估算投資約100億元,總占地面積約7440畝,用地范圍北至中環路、南至八一路、赤壁大道、東門路,西至沿江大道,東至赤壁一路。
高起點設計,高標準打造東坡文化這一超級IP,建成區域性文化旅游城市,是黃岡一直以來的夢想。讓這一夢想,從藍圖走近現實。這也是黃岡剛剛制定的2022年9個重點單元城市更新計劃中,首個簽約的項目。
中心城區城市更新,是推動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必然要求。今年3月,黃岡制定出臺9個重點單元城市更新計劃,更新核心區為北至新港北路,西南至沿江路,東至長河大道,總更新規模約1057萬平方米。
“通過單元城市更新,著重解決黃岡中心城區基礎設施配套不足、學校分布不均、人均綠地不達標、人居環境不優等城市功能短板問題,推動城市商業商務服務、綜合服務、居住服務、休閑文旅等功能集聚,助力黃岡主城崛起。”黃岡單元城市更新計劃編制負責人說。
構建“南城北產”城市新格局
3月18日,富樂德.長飛半導體黃岡產業園項目在武漢簽約,選址光谷黃岡科技產業園,將建設中欣晶圓12寸大硅片、富樂德半導體洗凈、富樂德DCB功率基板和長飛光纖高純石英4大項目,協議總投資額115億元。該項目為黃岡深入對接全省“51020”現代產業集群、武漢城市圈產業同鏈的又一標志性重大項目,也為高標準謀劃的城西“科技新城”落下一子。
黃岡現有多個產業園區,分散布局于黃岡中心城區周邊,產業集聚不夠。如何優化產業園區布局,明晰各片區功能定位,統籌兼顧中心城區和產業園區協調發展?
黃岡謀劃,以黃岡高新區為平臺,整合現有園區空間資源,在城西片區高起謀劃科技新城,分步實施園區企業“退區入城”、“退二進三”,打造專業化的產業園區。城區片區依托規劃的第三過江通道,與高新大道直連,全面融入光谷科創大走廊,汲取光谷產業資源,形成“研發在武漢、轉化在黃岡”“主鏈在武漢、配套在黃岡”“融資在武漢、投資在黃岡”的產業發展格局。
黃岡市自然資源與規劃局局長彭文勝介紹,未來,黃岡將在遺愛湖、白潭湖兩大城中湖片區,主要布局生活居住區;城西片區為謀劃中的科技新城,中部余家潭、蔡家潭“雙潭”片區為26平方公里的生態廊道,布局大型濱水主題休閑娛樂區,娛樂區西鄰科技新城、南接生活居住區兩大片區,實現城市休閑娛樂功能便捷共享;團風葉路洲地勢平坦,共有3.5萬畝,是發展現代都市特色農旅產業的風水寶地;中心城區更有東坡赤壁文化、古城文化為特色的文化旅游區,滿足生活居住區市民的文化需求,吸附外來人口集聚,構建起產城融合、職住平衡、宜居宜業、南城北產的城市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