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通訊員 何瑾)今年以來,襄陽樊城清河口派出所積極發揮社區民警專職化效能,主動排查發現,關口前移化解,推進矛盾糾紛化解做實落細,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提質增效。據統計,轄區警情同比下降10.1%,其中糾紛類警情同比下降10.8%,刑事發案同比下降9.6%。
“排查+研判”,把握治安質態
清河口派出所組織社區民警深入轄區居民小區、酒店、建筑工地等矛盾糾紛易發場所,全面摸排矛盾糾紛,同時社區民警主動到綜治、信訪、司法等部門收集掌握信息,及時了解掌握群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并對排查出來的矛盾糾紛逐一建立分類臺賬,分析研判問題癥結,并對可能存在的隱患和未調處的矛盾糾紛提出預警分析,制定解決策略,做到超前預警、主動防范。
今年3月份,清河口社區民警程賢忠在社區走訪時,了解到轄區居民徐女士因土地征遷問題,多次到長征東路橋下水泵站項目處阻礙施工。程賢忠詳細調查了解此征遷地塊的情況后,到徐女士家中,和其說明調查得到的地塊資料,產權關系,糾紛原因。經過社區民警的反復上門擺事實、講道理,徐女士最終轉變角度,不再阻擾泵站項目處施工,美滿社區長征東路橋下水泵站項目在延遲1年多后,于2022年2月建成竣工。
“調解+處理”,落實前端化解
認真開展現場化解工作,系好矛盾糾紛化解工作“第一顆扣子”。對于現場調解不成功的糾紛,采取多方介入、綜合協調、析理說法、情理疏導、救濟幫扶等多種調解方法,建立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相互銜接的多元化聯調聯處工作機制,強化“公調對接”“訪調對接”“訴調對接”,推動糾紛警情分流、矛盾多元化解,增加矛盾糾紛調解成功率。
今年2月,清河口派出所多次接到轄區一居民樓因漏水問題產生的糾紛類警情,為妥善解決這一難題,民警立即會同社區居委會、社區律師多次組織小區業主召開協調會,使住戶們達成共同平攤維修費用的協議,圓滿解決了這起存在多年的鄰里糾紛。
“回訪+宣傳”,完善調處閉環
對已調解糾紛,社區民警通過電話回訪、專門走訪等方式,圍繞調解協議是否落實、落實得怎么樣等重點,對糾紛當事人開展回訪。對協議落實有困難的,及時問明原因,跟進制定解決對策;對多次溝通,但當事人仍拒不履行協議的,引導通過司法途徑解決。做好“回訪”工作的同時,堅持“以防為主,調防結合”,定期開展法制宣傳,引導群眾合理表達訴求、反映問題。
今年1月14日,社區民警胡紅霞在明晶巷社區開展普法宣傳講座時,一位張姓女士十分激動的說,老公多次家暴她。民警通過與夫妻兩溝通,發現二人不和主要源于婆媳矛盾。于是民警首先告知其老公打老婆是違法的行為,同時又給他出主意,處理家庭矛盾。張女士老公當場給妻子道歉,雙方和好。后續社區民警胡紅霞多次回訪,跟夫妻二人聊天談心。現在胡紅霞每次路過二人的小店,他們都會熱情的喊一聲警察大姐,坐店里歇會兒。
“量化+考核”,激發工作動能
落實社區民警專職化,制定派出所社區警務考核辦法,分解量化社區民警五大職責任務,讓民警知道干什么、如何干、干到什么程度,充分發揮社區民警進社區班子優勢,堅持辦公在社區、服務在社區,面對面傾聽群眾呼聲、解群眾難題,推動社區警務末端落實落細。
在王家臺社區警務室,有一個大大的微信二維碼,是社區民警劉俊波的個人微信,架起了警民溝通的渠道。3月11日晚,社區民警劉俊波接到一個稱是沈姓居民的好友微信申請,通過后得知沈女士添加了陌生好友準備接受刷單任務,想咨詢下劉警官。民警劉俊波當即回復讓沈女士不要再刷單,并趕到沈女士家中,詳細講解了刷單詐騙的套路及危害,最終避免了向女士被騙。
今年以來,清河口派出所調處多次報警、長期積壓矛盾糾紛30余起,在轄區集中開展宣傳活動12次、法制課5次,覆蓋群眾4200余人,為轄區群眾辦實事30余件,尋回遺失物品10余件,救助走失老人、精神病人、兒童10余人,收到群眾錦旗4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