翔馳公司生產的各種滑雪裝備。 (通訊員 王文初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孟靜 通訊員 曾虹宇 童余敏
隨著縣域經濟發展,返鄉創業的人越來越多。3月15日,荊州市圍繞返鄉創業提出“新八條”硬核措施,從政策獎補、稅費減免、擔保貸款、保障用地等方面全面支持,力爭在“十四五”期間新增返鄉創業3萬人,帶動就業8萬人以上。
請跟隨湖北日報全媒記者的腳步,走近3位分屬“70后”“80后”“90后”的創業代表,聆聽他們的返鄉創業故事。
“70后”創立滑雪裝備自主品牌
2022年冬奧會已落幕,但國內冰雪產業仍然高溫不退,滑雪裝備熱銷。
3月23日,公安縣青吉工業園湖北翔馳運動用品有限公司車間,工人們在流水線上熟練操作設備,趕制一件件滑雪裝備。
公安縣并無滑雪場,也沒有相關產業鏈,翔馳何以在公安落戶?
公司董事長陳章龍是公安縣人,早年在廣東東莞開公司,與多個國際知名品牌合作,主要生產和研發冬季單板滑雪運動用品滑雪板、固定器、雪靴,以及雪服、雪鏡等配套產品。
2015年,老家拋來招商引資“橄欖枝”,恰逢北京成功申辦2022年冬奧會。陳章龍決定將加工廠回遷到公安縣。
享受土地、啟動資金等優惠政策,湖北翔馳于2018年正式投產,當年營收就達到3400多萬元,帶動就業300人。
連續幾年,通過標準化管理、不斷加大科研投入和持續技術改造,該公司陸續通過了ISO09001質量管理體系、歐盟BSCI社會責任體系認證,被認定為國家高新技術企業。2018年以來,出口創匯約3000萬美元。
不滿足于做國際品牌生產出口商,2020年疫情后,陳章龍在國內注冊品牌“翔瑞馳”,主攻國內市場。2020年起步期不到200萬元,去年品牌銷售躍至3000萬元。
目前,遠至哈爾濱亞布力,近到省內神農架,國內各大滑雪場都能看到翔馳生產的滑雪裝備,一些滑雪俱樂部也用上翔馳生產的定制裝備。
今年,翔馳產值將向2億元沖刺。“訂單做不完,最缺的就是高素質的車間工人。我們正在加大招聘力度!”陳章龍說。
“80后”扎根農村當“羊倌”
3月21日,荊州區菱角湖管理區金臺村,蔣迪在羊舍里給小羊添加完草料,輕輕梳理著小羊濃密的羊毛。
2011年,蔣迪從長江大學動物科學學院一畢業就回到家鄉,發揮專業所長,嘗試養殖肉質鮮嫩的南非波爾山羊。占地20畝的晨夕家庭農場應運而生。
初次創業的蔣迪,很快發現“紙上得來終覺淺”。首批引進的種羊,一個月內死了三分之二。引進第二、三批,又損失慘重。
“堂堂大學生,何苦回鄉下干這種又臟又累又不賺錢的活?”村民紛紛議論。
蔣迪不理會,向專家請教技術,改造羊舍,2015年養殖基地開始有了收入,養殖基地逐步擴大到118畝,還帶動近200戶養殖戶,覆蓋宜昌、十堰、荊門等周邊城鎮。
2019年,蔣迪看準市場,在荊州市人社局幫助下,成功申請市級返鄉創業示范項目補貼8萬元,推出“小蘭羊”品牌,在中心城區開設專營店。
2020年5月,面對疫情沖擊,蔣迪開設網店,線上線下經營互補,順利化危為機。蔣迪告訴記者,目前養殖基地有1400只山羊。通過養殖、飼料加工和門店直營,年產值達4000萬元。
“90后”返鄉打造瓜蔬小鎮
“90后”徐鋒從高校園藝系畢業后,在太原做起窗簾生意,日漸紅火。2013年,家中500畝農田“巨虧”的消息傳來,徐峰艱難抉擇后回了家。
徐鋒的父親是當地有名的西瓜種植大戶,盲目擴張致使西瓜滯銷。“瓜這么好,不可能賣不出去。”徐峰為自家的瓜注冊了“徐鋒”牌商標,創辦家庭農場,成立石首市天字號瓜蔬土地股份專業合作社。
起初,徐鋒也和其他瓜農一樣,在公路邊支個攤。一天只賣出十幾個瓜,還常常被壓價。
徐峰不甘心,到水果店上門推銷。好品質引得大家口口相傳,“徐鋒牌”西瓜最終成功進駐當地各大超市,供不應求。
農產品,靠什么贏市場?徐峰說,好的產品是根本。
徐峰與省農科院、荊州農科院、長江大學等尋求合作,開展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研究。每年進行大量的瓜苗培育和瓜田實驗,以找到最適合土壤、口感最佳的西瓜品種和最高效種植模式。徐峰與專家們聯手,解決了土壤板結難題,連獲5項發明專利。農場還建立了智能化系統,安裝傳感器,大棚可實現自動升降溫、自動補充水分。
持續科技攻關,標準化種植,徐峰的西瓜產業越做越大。生產基地從最初的500畝增至2萬畝,銷售額超過6000萬元。徐峰先后被評為“全國農村青年致富帶頭人”“湖北省百名杰出新型職業農民”。
如今,作為一個“農二代”,徐峰很有成就感,計劃打造“瓜蔬小鎮”,帶領鄉親們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