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緊鐵桶陣 切斷傳播鏈
——鶴城區堅決打好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殲滅戰側記
自疫情發生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領導下,鶴城區堅持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動員所有人員、力量、物資全面服務保障防疫大局,力爭用最短的時間阻斷病毒傳播、遏制疫情蔓延,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集結隊伍布好“鐵桶陣”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內防擴散、外防輸出的有效防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連日來,懷化市、鶴城區兩級組織部門先后發出通知,廣泛動員全市各級機關企事業單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堅守疫情防控一線。
據了解,懷化市市區兩級共派出5000余名干部包保聯系101個社區(村),3萬余名黨員干部下沉社區(村),為堅決守緊筑牢社區(村)第一道防線提供堅強力量支撐。
下沉社區一線抗疫的力量共有市直單位、區直單位、鄉鎮(街道)、醫護人員、社區、居民委員會、志愿者等7支隊伍,并通過成立臨時黨支部的方式整合力量,由市直單位負責人任黨支部書記,全力配合社區開展入戶排查、核酸檢測、包保居家隔離人員等工作,各項防疫工作有力有序。
“敲門行動”速查“傳染源”
“您好,請問在家嗎?”3月24日上午,鶴城區委辦下派迎豐街道華峰社區的黨員干部黃麗和易芳敲響了華峰家園9棟401住戶的房門。
不止華峰家園,鶴城區所有小區里,無數戴著疫情防控紅袖章的黨員干部一樓一棟、一家一戶進行“敲門”,細心地詢問居民身份信息及核酸檢測等情況,并逐一登記在冊。
為了迅速排查感染源,盡早摸清潛在感染者,鶴城區自3月18日以來有序開展了多輪全員核酸檢測,迅速全面摸排傳染源。在此基礎上,市區兩級組織各方人員力量全覆蓋開展“敲門行動”,挨家挨戶收集人員信息、核酸檢測情況,對漏檢的居民及時安排補檢,對無法出門的居民及時安排上門采檢,全力落實“不漏一戶、不落一人”的目標。
分類管控切斷“傳播鏈”
“小彭,我家煤氣用完了,麻煩幫我送個煤氣。”“小涵啊,我家兒子的作業本用完了,可以幫我買幾本嗎?”自從值守在梨園路社區消防巷封控區后,該社區工作人員彭柏涵干起了“代購”“快遞員”“送貨員”等工作,幫助封控在家的居民上門送物資。
疫情發生以來,鶴城區堅持分級分區的精準防控政策,做到應隔盡隔,努力用最小的代價實現最大的防控效果。
防疫期間,鶴城區對三類區域進行管控:封控區內實行“區域封閉、足不出戶、服務上門”,管控區內實行“區域管控、足不出區、嚴禁聚集”,防范區實行“強化社會全面管控、嚴格限制人員聚集、非必要不離開”,確保將疫情對人民群眾健康和生活造成的危害控制在最小范圍。
為了保障好封控區、管控區的居民基本生活,鶴城區還明確專人負責封控區、管控區居民生活保障,通過微信群、電話等方式讓居民“下單”,由工作人員及時配送相關物資上門,精準周到保障群眾生活物資“最后一米”。
劃定“三圈”筑牢“防護墻”
“通宵卡點辛苦了,趕快回去好好休息,這里交給我!”“好的,沒通行證的車輛一律不準放行,非防疫人員不能進出!”清晨六點,天色未亮,潭口村卡點的值守人員已經在有條不紊地進行卡點交接,這樣的畫面對在鶴城區37個卡點的值守人員來說已成為一種熟悉的日常。
鶴城區在城區劃定了“小圈、中圈、大圈”共3個圈。“小圈”就是為了防止封控區的疫情外溢到管控區、防范區,在17個封控區設立卡點,并安排武警干部和公安民警嚴防嚴守。“中圈”就是為了防止城區疫情外溢到農村地區,把7個街道、盈口鄉作為中圈,在與黃金坳鎮、黃巖旅游度假區交界點以及各條羊場小路分別設置了47個卡點。“大圈”就是為了防止鶴城區疫情外溢到其他縣市區,在與其他縣市區的交界處設置了32個卡點。這樣就阻斷了封控區的人員向管控區、防控區的流動,城區的人員向農村的流動,鶴城區的人員向其他縣市區的流動。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箵粢咔榈牡缆飞希袇^兩級3萬余名黨員干部默默堅守在防疫第一線,成為戰“疫”中的那道光,為守護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筑起一道道堅固的防護之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