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振寬《山林小品之四》2018年
劉文西《李彩霞肖像速寫》1973年
石魯《南泥灣途中》1961年
王瀟《幕后》2019年
張立柱《鄉親們2》2012年
邢慶仁《大河上下》2008年
繼北京、南京、西安之后,“長安畫派”創派畫家及之后陜西中國畫畫壇老、中、青畫家32人創作的百余幅精品力作及相關文獻亮相武漢
前言
從去年到今年,人們都在談論“出長安”這件事,而比這件事更為重要的是人的心情。
人常說,唱戲的人是瘋子,看戲的人是爭子(陜西方言)。唱戲的人要入戲,以假當真做,吹胡子瞪眼、提袍子甩袖,無不恰到好處,這便是一種拿捏之道。
在露天野地里看戲,聲勢浩大,就像咸陽原上的石獸,震地壓天。在戲園子里聽戲,雖是小天地卻又充滿力量。
秦人秦聲,是漢唐雄風的活化石,是秦陵的兵馬、漢唐的石雕、民間的剪紙。用方言念唐詩漢賦,比用普通話讀著舒服,如同陜西飲食,既滋潤又實在。
1938年,石魯沿川陜公路騎自行車北上,經梓潼,過劍閣,沿嘉陵江至廣元,翻越秦嶺山脈,到達陜西寧強縣。一路風餐露宿,卻始終意氣風發,那種投奔自由和理想的豪邁激情,讓他不知疲倦。等到了西安的那一天,已是傍晚,村落里灶火炕的煙霧,順地面飄浮,灰白的顏色中夾雜著焦黃,村落間人聲呼應,與浮煙、夜色混為一片,說不清了,看不清了,這便是煙火的味道。
熱愛大地,藝術方能大氣。
苦與難是對人的考驗,能在苦難里有所收獲,必定是強者;不拿苦難說事,惟大英雄本色。能把個人的事情擴展到一個群體乃至更大的世界,升華一個群體,喚醒人的潛在情懷,這是開拓者的行為,也是勇敢者的行為。
1961年,石魯帶領美協西安分會集體出征,前往北京展示新作,在全國引起轟動。
長安的天空照亮了。
一個人開畫展是一個人的肖像,一群人聚在一起是一個群體形象,把一群人的畫合起來是一件大作品,這便是我們今天要呈現的“出長安”。
每一代藝術家都有自己的堅守,他們盡了一個人能夠盡到的最大力量。我們在看到成功藝術家的同時,也看到了時代對藝術家的呼喚。“出長安”是畫家對自己的一個交代,也是給時代的一個交代。
1957年,劉文西來到陜北延安,結識了一位牧羊人。后來,他按牧羊人說的地址找過去。那天正下著大雪,不知爬了多久的山。等爬到常溝村對面的山頭,坡陡路又滑,劉文西實在累得不行了,一屁股坐在雪地上,從山上溜了下來。
多年后,讓牧羊人沒有想到的是,他一個放羊的,放著放著就把自己放到了劉文西的畫里。劉文西也不知道,他以黃土地為調色板,以素描速寫的眼光看生活,竟有著極大的創造力和藝術的想象空間。
敬畏藝術,敬畏熱愛,敬畏心靈。藝術家不僅要履行好對社會的責任和擔當,更要履行好對藝術自身的責任和擔當。聽憑內心自發力與生命力的指導,藝術家比一般人更富有活力,也更有創造性。
愛國家,愛人民,是發自內心的感動。和英雄對話,和靈魂對話,在最平凡處保持開放的形象,邁著大步,走出長安。
陜西省美術博物館 館長 邢慶仁
2021年10月1日
為全面、系統展示新中國成立以來陜西不同時期的中國畫創作成就,彰顯陜西畫壇的風采和魅力,由陜西省文化和旅游廳主辦、陜西省美術博物館承辦的《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在武漢美術館展出。
該展是陜西省美術博物館經過兩年多精心籌備的“長安系列展三部曲”的第三部。在此之前,2020年9月完成了《在長安——陜西中國畫十二家作品展》,展覽選取12位當代長安畫壇代表畫家的精品佳作,較全面地展現了陜西中國畫的創作水準、學術水平。
2020年12月,《回長安——中國美術館藏陜西作品精選展》開展。87件陜西美術史上最具代表性的經典名作,自中國美術館“啟程”,跨越千里,首次回到故鄉。這些作品不僅是陜西美術乃至中國美術的扛鼎之作,更呈現了不同時期陜西美術的面貌和風采,折射著中國美術的發展歷程。
2021年11月,《出長安——陜西中國畫作品巡展》首站在中國美術館開幕,并沿著1961年“長安畫派”“國畫習作展”巡展走過的路線先后在北京、南京、西安展出。
此次展覽陣容龐大,題材豐富。展出內容分為三大版塊:60年·從長安畫派再出發;這片黃土地·那山那水那花;處處有生活·夢想輝映現實。展出包括“長安畫派”創派畫家趙望云、石魯、何海霞、方濟眾、康師堯、李梓盛及之后陜西中國畫畫壇老、中、青畫家32人百余幅作品及相關文獻。展覽在“長安畫派”藝術成就的基石上,系統梳理、整合新中國建立以來陜西不同時期優秀中國畫作品,使之走出陜西,向全國觀眾展示陜西畫壇的藝術精品和探索成就。不僅是對陜西中國畫的歷史回望和展示,更在于展望未來、舉旗前行,在思考和啟迪中,翹望新的發展機遇,再創新的輝煌。
據悉,該展展期將至4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