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放晴,武漢市新洲區三店街柳溪村蔬菜種植基地1200余畝萵苣迎來收獲期。3月29日,記者在種植基地看到,一片片綠油油的萵苣根粗葉茂,一棵棵成熟的紫葉香筍翠綠挺拔,在郁郁蔥蔥的田野中,村民們忙碌的身影隨處可見,采收、打捆、搬運……現場一派繁忙熱鬧景象。
據了解,三店街柳溪村是新洲區有名的萵苣生產鄉,萵苣種植歷史已有十余年。這里生產的萵苣口感好、品質佳,深受市場青睞。2016年,柳溪村成立柳溪歆愛園種植合作社,以當地特色萵苣產業為依托,大力發展“農戶+基地+合作社”模式,農戶種植生產,基地規模管理,合作社牽頭銷售,并定期邀請農技專家到田間地頭去進行技術指導和生產監管。提品質、創品牌,打通萵苣生產鏈上下游梗阻,讓萵苣產業向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和綠色化方向發展。
在田間一隅,種植大戶左春付正在自家田地里忙碌不停,擇掉萵苣的老葉,依次有序將萵苣扎好,整齊地堆放在田畦上,碼好、打包、稱重,等待菜商收貨。
來自黃岡麻城的菜商鄒林與村民已談好價,正將一捆捆的萵苣搬上小貨車。“三店的萵苣口感脆、品質好、賣相佳,我們專程過來采購,別看這小小一車,足足八千斤。”
“采摘后的新鮮萵筍稱重后會立刻裝車發送,以保證菜品的質量和口感,主要銷往河南、安徽、江西、黃岡等地。”柳溪村村支書徐利軍介紹,在萵苣采收期,還有不少客商通過線上平臺生成購銷訂單,銷路不用愁,讓種植戶吃上了“定心丸”。
據介紹,三店街柳溪村種植春秋兩季萵苣1200余畝,畝產約8000斤,年產值近千萬元。通過“土地輪作”模式,接茬種植冬瓜、土豆、豇豆等“短平快”作物,有效提高土地效益,實現一田多收,提穩“菜籃子”的同時,也鼓起了村民的“錢袋子”。
近年來,新洲區三店街充分發揮近郊農業的綜合優勢,大力推進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不斷加快都市農業建設步伐,有力推動農業向集約化邁進,農民向職業化轉型,農村向城鎮化邁進,走出了一條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高質量發展路子。(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勝、通訊員殷潔余芳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