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文俊、通訊員陳漢武、張一博)3月29日,全省鄉村振興科技創新創業平臺建設及科技特派員工作推進會在漢召開。記者從湖北省科技廳獲悉,湖北首批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已取得農業新品種審定或登記19個,申報或授權專利228個,轉化示范農業新品種76個,示范帶動農戶達5萬戶以上,實現戶均增收1.8萬元以上。
湖北建有首批科創基地50家,覆蓋了省內16個地市(鄂州除外)47個農業縣(市、區),其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核心區布局10個,創新型縣市布局14個。按建設類型分類,種植類科創基地25個,養殖類科創基地11個,加工類科創基地14個。
省科技廳負責人介紹,通過1年多的建設發展,首批建設的50家科創基地已逐步成為了科技助力縣域高質量發展的特色名片。截至目前,已聯合高校院所組建產學研創新合作團隊60個,匯聚各類科技創新人才400余人,轉化示范農業新品種76個、新技術132項,示范帶動面積173.2萬畝,有力支撐了產業快速發展。
湖北赤壁獼猴桃種植鄉村振興科技創新示范基地目前在赤壁流轉林地超過10000畝,建設高標準獼猴桃生產基地4000余畝,建有冷鏈深加工一體化工廠,總投資超過4億元。年獼猴桃產量約4000噸,產值超過1億元。
基地負責人胡超介紹,基地年獼猴桃產量約4000噸,產值超過1億元。未來兩年全部豐產后,預計產量超過10000噸。成績背后離不開科技的支撐,基地有專門的研發團隊,每年研發投入占總投入的5%左右。已獲得企業自主知識產權品種6個。基地建設起到了良好的示范效應,赤壁農村涌現獼猴桃種植熱潮。
記者獲悉,省科技廳已啟動第二批科創基地申報認定工作,重點面向全省農業縣(市、區),優先支持光谷科創大走廊、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創新型縣市以及暫未覆蓋的縣市區。第二批科創基地認定采取現場考察與專家集中會議評審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重點突出科創基地的“看點、亮點、特點”,進一步擴大科創基地的地域覆蓋面與產業覆蓋面,引領縣域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