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門→武漢
總部+衛星工廠,武漢天門“霓裳共舞”
最早落戶龍騰小鎮的鑫酷帆服飾有限公司,6條生產線同時開工,工人們熟練地進行裁剪、縫制、包裝。 (通訊員 劉銀斌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張茜 通訊員 吳述明
出天門市區,沿天仙公路南行30余公里的天門工業園內,一個從武漢“搬”來的小鎮坐落于此。
4年前,這里還是一片荒蕪。如今,已變身成為規劃面積約5300畝、總投資117億元的天門·中國時尚服裝特色小鎮。
現代化的產業園內,座座廠房拔地而起,首批11家服裝企業從漢正街龍騰第一大道搬到這里,干得風生水起。
建設武漢城市圈同城化創新發展先行區,天門加快與武漢“霓裳共舞”。
56家“總部+衛星工廠”簽約
3月15日,湖北億鑫服飾有限公司的生產車間里,數百臺熨燙機、縫紉機整齊排列、有序運轉,400多名工人在各自崗位上忙碌。
億鑫服飾銷售總部位于漢正街龍騰第一大道。公司負責人李志雄介紹,近年來公司產銷爆發式增長,為緩解產能不足,選擇在天門·中國時尚服裝特色小鎮新開了這家服裝生產加工廠。
說到漢派男裝,不能不提漢正街龍騰第一大道。目前該市場上聚集服裝商戶1300多家、布匹輔料商戶近300家。但生產散落與物流瓶頸制約漢派男裝繼續壯大發展,產業政策也難以實現普惠。重新選址打造產業園,成為龍騰第一大道商戶的普遍共識。
“天門有良好的服裝產業工人基礎,加上交通、區位優勢明顯,最終在4個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龍騰小鎮相關負責人朱俊東說。2017年12月31日,由武漢龍騰置業有限公司投資的服裝小鎮花落天門。
朱俊東介紹,目前小鎮已簽約落戶了航圣服飾、旭東褲業、配帆服飾等56家服裝企業,投產11家,大多數都與億鑫服飾一樣,以“總部+衛星工廠”的模式發展,將銷售窗口設在漢正街龍騰第一大道,將生產后臺放到了服裝小鎮,實現優勢互補,產業協同發展。據統計,小鎮能容納200多家中大型時尚服裝企業。
170秒下線一件男裝
走進湖北鑫酷帆服飾有限公司,一百多臺機器整齊排列,工人們有序分工,熟練地進行裁剪、打線、壓浪。
鑫酷帆公司主要生產羽絨服、棉服等男士冬裝。跟傳統服裝加工企業相比,鑫酷帆有著自己的“尖板眼”。企業相關負責人郭威介紹,目前,傳統服裝加工企業從半成品到成品,所有工序都由一個工人來完成,而鑫酷帆則是采取流水線方式。比如一款男裝,從半成品到成品中間會經過180道工序,這些工序會由26個工人依次共同完成,走完所有工序只需170秒,效率大幅提高。目前,公司平均每天能生產成衣1200多件。
在李天俊看來,產業轉移,不是簡單地將廠房、生產線進行“空間轉移”,而是要成為產業轉型升級、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抓手。
在鄉美媚服飾,小小的直播間里,琳瑯滿目的服裝、補光燈、三腳架擺放考究,主播在手機前與顧客互動,并展示不同的服裝搭配技巧。一旁的電腦顯示,后臺銷售數據不斷攀升。
與漢正街傳統的批發銷售模式不同,鄉美媚以網絡供貨為主體,不少單品成為網上爆款,市場份額躋身全省前三。
朱俊東介紹,強大的加工能力幫助漢派男裝實現更大的市場。2021年,漢派男裝超過粵派、杭派男裝,占據國內時尚男裝60%的市場。
讓產業工人變成小鎮主人
在小鎮林立的服裝加工廠中,不時傳出宣傳廣告語的“街頭男人幫”工廠店分外吸睛。
杭州街頭男人幫貿易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設計、研發、生產、銷售為一體的現代化青年男裝快銷品牌公司,在全國擁有超過1000家門店。
輔料、銷售、物流……經過四年發展,小鎮業態越來越豐富,也吸引不少武漢之外的服裝企業相繼落戶。
按照規劃,小鎮以時尚創意引領為目標,科學布局創意設計園、生產園、倉儲物流園、面料輔料園、國內外供應商采購園以及時尚生活園六大園區,形成服裝全產業鏈式的“園中園”。
一到下班時間,數千名工人在員工餐廳能吃到地道的天沔蒸菜。食堂上面是員工宿舍,兩人一間,房間里網線、空調、衛浴一應俱全。
“留住產業工人是發展的關鍵。小鎮規劃有公園、學校、商場等,要把產業工人變成小鎮主人。”朱俊東說,相信產業鏈完善后,龍騰小鎮將具備更強的吸引力和輻射力,把漢派原創時尚服裝推向世界。
武漢→天門
天門華世通,逐夢光谷研創新藥
3月16日,張發明(左一)在位于武漢光谷的研發中心里工作。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柯皓 攝)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余瑾毅
3月12日,張發明帶著研發團隊從光谷生物城趕往天門。
天門、武漢之間,張發明不知往返了多少趟。
2005年離開制藥業巨頭美國禮來公司,2008年回到家鄉天門創立生物醫藥企業華世通,業務剛剛穩定下來,又在光谷生物城設立研發中心。
做國人用得起的創新藥
天門華世通擁有年產能30噸的多功能生產線,按照美國和歐盟GMP標準設立,同時生產多品種的高端醫藥中間體和原料藥,以及非天然活性氨基酸及高分子聚合物,藥品全部出口美國、歐洲、日本。
談及移師武漢的原因,張發明說緣于初心。
“10年前,禮來公司一款擁有專利的抗生素,在國內賣得很貴,就因為它是市面上的唯一高質量品種。”張發明說,那時國內對仿制藥沒有一致性評價,病人只能買高價進口藥。“我們決心要打破國外壟斷,做國人用得起的創新藥,這就必須有自己全流程的研發及生產平臺。”
2009年,在天門公司資金及其困難的情況下,張發明在武漢光谷生物城設立研發中心。
“天門園區成熟,但難招到高端人才。武漢高校集聚,科研院所眾多,最難得的是,和北上廣相比,人才穩定。”張發明說,得益于省、市、區三級政府對生物城的高度重視,以及“3551人才計劃”等政策,公司在資金、人才、房租等各方面得到了大力的支持,組建了70人的科研團隊,全力攻關腎病高分子及抗腫瘤抗體創新藥。
“救命藥”即將獲批上市
2018年,默沙東研制的PD-1單抗新藥在我國大陸地區還沒上市,僅港澳可以買到,患者每年用藥費用高達約80萬元。
“我不僅要做出來,還要比他們更好。”如今,張發明引領的團隊終于研發出PD-1免疫抗腫瘤藥并即將拿到國家藥監局的上市批文,在全國25家醫院500名患者臨床試驗表明,有效率優于國際同類產品。
張發明的一位朋友患小細胞肺癌,被醫生判定僅剩3個月生存期,在使用其研發的抗腫瘤藥3個月后,腫瘤減小一半。一年后,腫瘤接近消失。
“救命藥”帶給張發明巨大的成就感:“禮來公司有5萬員工,我研發做得再好,只是其中一個螺絲釘。在湖北,我們自己命題,有自己的團隊,為自己的同胞研發,有主人翁的感覺。”
創新藥研發早期投入巨大。塔夫茨醫學中心數據顯示,成功開發一個藥物,藥企實際花費為13.95億美金。由于國內藥企開發的多是快速跟進的創新藥,即使如此,成本也至少需要2-3億元人民幣。
華世通的免疫抗腫瘤藥研發前期已投入5000萬元,資金緊張之際,張發明賣掉上海房產,股票也低位清倉處理。看到華世通的決心和該藥前景,近兩年,香港某創投基金和樂普醫療相繼投資。
爭取每年推出一款創新藥
“不僅要‘輸血’,還要自身‘造血’。”憑借天門公司搭建的高分子生產平臺,華世通穩定地為國外藥企提供高分子藥原料中間體,與此同時,武漢公司近年研發出的兩款仿制藥已上市,天門公司穩步實現年銷售額收入2億元。
今年,華世通發展形勢喜人。PD-1免疫抗腫瘤藥即將上市,可用于肺癌、胃癌、食道癌等13個瘤種。張發明測算,患者使用一年的費用約為3.5萬元,還可醫保結算。此外,華世通研發的6款治療糖尿病,痛風及腎病等代謝性疾病的仿制藥已通過一致性評價,4款一類創新藥即將開展一期、二期臨床試驗。
得益于光谷的支持,今年張發明的研發樓將擴大一倍,設立研發中心和中試車間。近段時間,張發明幾乎每天都安排了新員工面試,“公司快速發展,我們大量缺人,招人是第一要務。”
這樣的進度,張發明并不滿足,他對標的是一家從江蘇連云港起家的藥企恒瑞醫藥。“當別人都在做仿制藥賺錢的時候,他們‘燒錢’做創新藥。每年有1-2個創新藥上市,才算站得住腳的現代化藥企,我們要向這個目標努力。”
背靠大樹 個性生長
□ 張茜
龍騰服裝小鎮在天門風生水起,天門的紡織服裝產業發展成色更加豐富;武漢漢正街服裝集散中心,有了穩固的服裝加工基地,迎來新的星辰大海。
天門華世通要走向世界,必須在科研方面強勢突圍,光谷生物城正是科研人才聚集之地;而華世通在創新藥領域的雄心壯志和世界眼光,無疑也可為光谷生物城注入新動能。
武漢城市圈同城化發展,不是單純的背靠大樹好乘涼與簡單的藤纏式依附,而是真正立足自身優勢,站位全域,擘畫一幅共贏的全景圖。
漢正街服裝貿易延伸為服裝加工,天門用地域優勢、人力資源優勢、土地等要素資源優勢全力承接,成為武漢支柱產業大樹的強壯枝干。
武漢高校院所云集的科教優勢,豐富的科教創新資源,吸引天門制藥產業向武漢聚集形成集群效應。
在差異化分工抱團中發展,1+8>9的區域發展協同之路會越走越順,行穩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