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安全無小事,嚴格監管需抓實。近日,湖北省食品藥品安全辦、教育廳、市場監管局、衛生健康委和公安廳聯合制定的《湖北省2022年校園食品安全監管重點工作方案》明確提出,積極推進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著力提升學校食堂智慧化管理水平。科技賦能,為保障學生“舌尖上的安全”筑牢堅固防護網,必將得到師生、家長和社會各界的廣泛好評。
湖北推進學校食堂建設,明確提出推動省內國家食品安全示范城市和省級食品安全示范縣(市、區)學校食堂、校外供餐單位實現“互聯網+明廚亮灶”全覆蓋。武漢市率先行動,制定了《武漢市中小學、幼兒園“互聯網+明廚亮灶”智慧型建設標準》,從平臺建設、信息公示、視頻監控、物聯監測、人工智能等方面高標準建設,青山區“互聯網+明廚亮灶”被群眾評議團高度評價為可感知、可識別、可示警的“陽光廚房”。宜昌等地積極引入人工智能技術,利用互聯網 、手機APP等現代手段,讓“明廚亮灶”內涵更豐富,監管更便捷,智能化程度更高。
“互聯網+明廚亮灶”本質上是利用互聯網技術,進一步加強學校食堂的監管,通過建立現代、科學、透明的數字網絡和嚴格、高效、規范的監管體系,將“閑人免進”的廚房重地置于“大庭廣眾之下”,接受全民監督,從而達到切實守護學生“舌尖上的安全”的目的。湖北從全覆蓋目標的提出到部署實施推進落實,每一步都做得扎實,抓得實在,效果明顯。
一日三餐,安全為要,日常檢查絲毫不可懈怠。黑龍江省牡丹江市強化“隱患排查和綜合整治”,使問題早發現早整改。山西省汾陽市組建老干部和志愿者檢查團,實地檢查學校食品經營許可證、從業人員健康證、食材進貨查驗、餐飲具清洗消毒、食品加工制作等方面,檢查全面細致。湖南省湘潭市九華和平小學邀請學生家長和社區代表組成膳食委員會,參與學校食堂動態監管……心中始終裝著學生,工作抓在細微處落在實處,不放過每一個環節,學校食堂安全風險才能降到最低,“舌尖上的安全”才更有保障。
可見,在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中,5G技術、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加持,提高了校園食堂的監管效能,但并不意味監管職能的降低,相關部門仍需履行職責,各負其責,加大日常巡查力度,及時發現食品安全隱患,堵塞監管漏洞,消除監管盲區,防患于未然,織密織牢校園食品安全網。
推進學校食堂“互聯網+明廚亮灶”建設,旨在守住校園食品安全底線,筑牢學生食品安全防線。食品安全主管部門、餐飲企業、學校、食品從業人員都要充分認識食品安全的重要性,認真履責,守土盡責,扎實工作,不疏忽于一個環節,不大意于一個細節,建立嚴防、嚴管、嚴控、嚴懲的制度,抓常抓長,抓實抓細,讓學生吃得放心,讓家長更寬心,讓全社會更安心。
稿源:荊楚網
作者:鄧新舟(宜昌夷陵)
責編:詹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