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海冰、通訊員趙軍)3月30日,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在北京舉行,20個入圍項目代表、考古界專家學者以“線上+線下”形式參會。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作為入圍項目之一,亮相終評會。
圖為: C區墓葬分布
項目負責人、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羅運兵作匯報時介紹,鄭家湖墓地位于云夢縣城關鎮,楚王城城址的東南郊,總面積約15萬平方米,西距睡虎地墓地約3000米。2021年,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與云夢縣博物館聯合發掘該墓地C區墓葬116座,面積1800平方米,其中14座為飽水墓葬。出土隨葬品共1000余件,其中漆木器400多件,另有少量的玉器、料器、竹器和絲織品。從墓葬形制、隨葬品組合和殉牲習俗來看,均為秦文化的中小型墓葬,墓主應與公元前278年秦軍占領安陸后的秦人及其后裔有關。年代跨度為戰國晚期至西漢初。
圖為:扁壺
本次發掘主要收獲如下:
收獲了一批中華文明瑰寶。出土珍貴的文字材料,其中,戰國晚期木觚全文約700字,為目前所見年代最早的“中華第一長文觚”。其形制罕見,內涵豐富,學術價值重大。觚文不見于傳世記載,為我們提供了一篇全新的策問類文獻,豐富了戰國后期政治史資料,是研究當時社會思想的珍貴文本。出土罕見葬具木板畫,填補了這一時期中國墓葬繪畫的材質與類型的歷史空白,對追溯中國墓葬壁畫的形成有重要意義,是中國藝術史與思想史上的重要發現。出土精美的秦文化漆器,保存完好,工藝精湛,紋樣獨特,為研究秦代漆器的生產流通、工藝美術提供了關鍵材料。
圖為:銅器組合
豐富了秦文化的歷史內涵。清理了一批難得的秦文化飽水墓葬,極大豐富了秦墓資料的完整性。新考古材料從實物、圖像、文字多個層面展示了出關秦人的喪葬習俗、思想觀念、生活狀況、社會結構的歷史細節以及秦楚融合的文化變遷過程。
圖為:虎頭枕
活化了秦漢帝國大一統進程中重要節點的歷史場景。云夢是秦人統一南方的戰略要沖,鄭家湖墓地與楚王城城址及其周圍的睡虎地、龍崗等墓地是一個有機整體,年代均集中在白起拔郢至漢初。多學科研究揭示了中國統一多民族國家最初形成的關鍵時期的人群遷徙與交融互動。這些材料生動展示了秦文化與楚文化逐漸融合、統一于漢文化并匯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過程,為研究戰國晚期至漢初中國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中華文明從多元一體到大一統的歷史進程及其背后所反映的國家認同提供了典型個案。
圖為:葬具繪畫
據介紹,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有著考古學界奧斯卡之稱。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終評會由國家文物局主管,中國文物報社、中國考古學會主辦,最終入選的“十大考古”名單,將于3月31日上午正式揭曉。
圖為:M276頭廂器物(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
圖為:鄭家湖墓地出土長文觚(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