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戎鈺
“了解已過去的5000年,以掌握未來的100年。”3月31日,被譽為考古界“奧斯卡”的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揭曉“十大”名單,因出土“中華第一長文觚”備受矚目的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成功入選。
“中華第一長文觚”驚艷業界
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是中國考古界最高獎項,自1990年首屆評選以來,我省已有鄖縣人頭骨化石、隨州葉家山西周早期曾侯墓地、隨州文峰塔曾侯墓地、棗陽郭家廟曾國墓地、大冶銅綠山四方塘遺址、天門石家河遺址、沙洋城河新石器時代遺址、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等12個項目獲此殊榮。今年,云夢鄭家湖墓地不負眾望,與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等項目共同入選“十大”。
鄭家湖墓地位于湖北云夢縣城關鎮,距離龍崗墓地約1000米、睡虎地墓地約3000米。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院長、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考古項目負責人羅運兵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介紹,2020年9月以來,為配合云夢縣市政建設,經國家文物局批準,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與云夢縣博物館聯合組隊對該墓地進行了發掘。
2021年,聯合考古隊發掘C區墓葬116座,出土隨葬品共計1000多件(套),其中漆木器達400多件(套),包括人物扁壺、雙口扁壺、虎頭枕、鳳形勺、日月紋奩、馬紋盂、耳杯盒等極其特色的器物。
在眾多出土文物中,“中華第一長文觚”的重見天日最令業界震動。據羅運兵介紹,這枚木觚出土于戰國晚期墓葬M274,“木觚正反兩面各七行,每行約50字,全文約700字,字體是典型的秦隸,載有謀士筡游說秦王寢兵立義之辭,體例和文風與《戰國策》《戰國縱橫家書》近似。”
見證秦楚文化如何影響融合
除了“中華第一長文觚”,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還出土了一批罕見的葬具繪畫和漆木器。其中,葬具繪畫的題材均為首見,填補了秦漢繪畫的材質與類型的歷史空白,是中國美術史上的重要發現;而出土的漆木器保存極其完好,品類齊備,其中不少造型精致、紋樣獨特,文化內涵豐富,為研究戰國秦漢漆器生產流通、工藝美術提供了重要材料。
羅運兵介紹,云夢是當時秦國東進南下的戰略要地,鄭家湖墓地與楚王城城址及其周圍的睡虎地、龍崗、江郭、大墳頭等墓地是一個有機整體,這些材料生動展示了秦文化與楚文化逐漸融合、統一于漢文化并匯入中華文明的歷史過程。
在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揭曉現場,中國考古學會理事長王巍作為專家代表介紹了云夢鄭家湖墓地的入選理由。他首先提到,湖北云夢此前出土了多批秦代竹木簡,在考古學界引發廣泛關注,“這次鄭家湖墓地分3個墓區,A區和B區是楚人墓葬,C區是秦人墓葬,從中可以看出秦的勢力到達楚地后相互融合的過程。”
王巍也著重點評了“中華第一長文觚”的學術價值,認為它補充了相關文獻的缺失,為研究當時各國之間政治關系、戰爭情況提供了新的資料。他表示,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能入選“十大”,并不僅僅是因為出土文物的豐富和精美,更重要的是,它為研究戰國晚期至漢初中華多民族統一國家的形成、中華文明從多元一體到大一統的進程,提供了一個真實例證,“這在考古界是不多見的。”
2021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名單:
(按時代早晚順序)
1 四川稻城皮洛遺址
2 河南南陽黃山遺址
3 湖南澧縣雞叫城遺址
4 山東滕州崗上遺址
5 四川廣漢三星堆遺址祭祀區
6 湖北云夢鄭家湖墓地
7 陜西西安江村大墓
8 甘肅武威唐代吐谷渾王族墓葬群
9 新疆尉犁克亞克庫都克烽燧遺址
10 安徽鳳陽明中都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