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腸外科聯合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一同為羅先生實施手術 通訊員供圖
目前羅先生已經恢復半流質飲食,精神狀態良好,各項檢查、檢驗指標均正常 通訊員供圖
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記者 黃濤 通訊員 涂曉晨 王成 陳少飛)家住漢陽的羅先生今年59歲,春節后出現上腹疼痛不適,日漸消瘦。隨后,他來到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就診。經胃鏡檢查發現,食管中下段有糜爛灶、胃內也有多個小潰瘍。接診的消化內科劉俊教授敏銳地認為這些小病灶可能不簡單,分別取材進行了病理檢查,并安排羅先生住院觀察。結果病理診斷讓所有人大吃一驚,三個病灶都有高級別上皮內瘤變,就是早期癌癥。劉俊迅速通過協和醫院MDT通道將羅先生轉至胃腸外科繼續治療。
面對突如其來的噩耗,羅先生和家人十分擔心。胃腸外科副主任帥曉明教授仔細分析病情并安慰羅先生,雖然上消化道有多個腫瘤,但都是早期病變,完全可以手術治愈。在帥曉明的寬慰下,羅先生終于放下心來準備手術。
同期進行胃癌和食管癌手術難度極大,國內外鮮有報道,手術難點在于切除食管中下段和全胃后如何重建消化道。為此,帥曉明查閱了國內外大量文獻資料,并與胸外科王思樺教授一起討論如何在保證手術安全的基礎上盡可能地減少創傷、提高術后的生活質量。
最終經反復討論并結合羅先生的具體情況,帥曉明和王思樺制定了一個縝密的手術計劃,并做好了備選方案。為確保各個環節萬無一失,聯合消化內科、手術室、麻醉科、ICU等多個專科會診。手術前一天,為保證手術中能夠精準識別食管的微小糜爛病灶,消化內科劉俊再次為羅先生進行了胃鏡檢查,在食管的病灶處打上了鈦夾,并且注射液納米碳染色。
2022年3月9日,胃腸外科帥曉明、胸外科王思樺團隊聯合麻醉科、手術室等多學科一同為羅先生實施手術,保駕護航。在經過長達近7小時的奮戰后,手術按預定方案順利完成,術中失血不到100ml。
術后第三天,羅先生轉入普通病房。目前他已經恢復半流質飲食,精神狀態良好,各項檢查、檢驗指標均正常,將于近期出院。
帥曉明指出,胃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腫瘤。40歲以上有慢性胃病史、幽門螺桿菌感染史、有胃癌家族史的人群都應該進行早期篩查。現在社會生活節奏快,年輕人壓力大、飲食不規律、辛辣刺激飲食等也是胃癌年輕化的重要原因,有反復上腹不適應及時就診,行相應檢查。
協和醫院金銀湖院區是協和醫院全面投入建設的新院區,與主院區無縫銜接,將優質醫療資源與服務全線打通,所有醫護人員和行政管理人員均由主院區優選后派出,病歷、檢查、信息、住院互聯互通,真正實現“一體化管理,同品質醫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