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疫情正在發生的當下,岳麓區每天都在發生著一些真實的人間故事。3月29日,記者走進抗疫一線,為大家記錄下這些最真實的抗疫故事。也許他們只是你見過一面的人,但他們正在過著你想象不到的生活。
封控區黑夜里,每天轉運垃圾超4噸
“鈴……鈴……鈴……”3月28日深夜12點,岳麓區環衛中心運輸隊隊長楊度才剛躺下,手機鈴聲又響了起來,原來是陽光100封控區需要進行緊急垃圾清運。楊度翻身下床 ,開上車就往陽光100奔去。
“就是知道會有這樣的緊急情況,所以我停車從來都是停在最空曠的地方,方便隨時出動。”楊度告訴記者。
劉味珍是給楊度打電話的人。在陽光100寂靜的夜里,除了垃圾車清運的聲音,就是劉味珍拖著病腿,帶著痛意的喘息聲。一周前,劉味珍腿部扭傷,行動遭遇巨大阻礙。但盡管如此,他還是在凌晨出現在了封控區的現場。清運垃圾時,隊員們能明顯感受到劉味珍的吃力,但每次收到關心,劉味珍都會說,“先清運,我沒事。”
封控區域內的垃圾收集和處理與一般小區不太一樣。到達垃圾收集點后,隊員們需要先拿起噴霧器,給自己全身和垃圾桶表面消毒,然后才能小心翼翼地打開垃圾桶給桶內垃圾袋消毒,并把密封好的垃圾袋裝上垃圾清運車。“因為我們是深夜清運,所以動作都非常小心,不能因為我們的工作打擾居民的休息。”劉味珍告訴記者,即使如今長沙的夜晚不足10℃,但穿著悶熱的隔離服,帶著20公斤重的消殺設備的“突擊隊員”們,在完成4噸的垃圾清運后,還是出了好幾身熱汗。
2022年3月28日早上5點,隨著7輛垃圾車駛出陽光100小區,劉味珍終于可以脫下防護服,坐在車上均勻的喘口氣。盡管傷腿因為持續勞動而變得更加腫脹,但此刻他卻感到了一絲輕松。“終于干凈了。”
封控區守關口人,每天推水碼1000次以上
“請出示健康碼和通行證!”這是張潔每天說的最多的一句話。伴隨著這句話的動作,是拉開封控區漁灣碼頭管控點重達20斤的水碼,讓車輛通行。每天,張潔要拉動這個水碼上千次。
張潔所在的位置是湖南大學封控區的“命門”。每天,會有數百輛車從此處進出,張潔需要準確把控駕駛員的健康狀況和承載物品,對運輸物資車輛及車上人員的健康碼、通行證進行逐一核查,一遍又一遍重復手勢,不停指揮,引導不符合通行條件車輛掉頭返回,確保不漏一車、不漏一人。因此,張潔在工作中的狀態總是嚴肅且精神高度集中的。
“24小時執勤不是最難的,最難的是,偶爾會有對疫情防控政策不了解的居民,不顧一切想硬闖。”張潔告訴記者,面對居民的當面牢騷,他只能照單全收,耐心講解,最大限度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
張潔是湖南大學保衛處的保衛員,在疫情發生之前,他負責在路口配合交警指揮交通,每天與同學們相處讓他覺得輕松而愉悅。但連日來,由于高強度超負荷的工作,張潔的喉嚨已經沙啞,皮膚變得干燥,往日的笑容也很難再見到了。
凌晨2點,張潔偶爾會在休息的空檔想到從前在路口指揮交通的日子。那時的大科城車水馬龍,永遠不缺人氣和活力。但很快,思緒會被亮起的車燈打斷,“又要拉水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