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 (記者胡蔓、通訊員劉瑜)稍一活動就氣喘吁吁,依賴輪椅出行,這是16歲小桐(化名)一個多月前的狀態。明明只有16歲,卻重達180公斤的他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胃腸外科(減重與代謝外科)就診時,見多識廣的醫生都嚇了一跳。在成功接受減重手術和綜合干預后,3月25日,小桐順利出院,已成功將體重“甩掉”20公斤。
醫生表示,減重手術不是一勞永逸。下一步,小桐還需要通過規范的綜合干預,進一步減重。
一點點吃出來的胖子
小桐現在的體格是“一點點吃出來的。”他的父親介紹,最初,小桐和其他小孩無異,大約6歲時,他突然胃口大開,油炸雞腿等都是他鐘愛的“盤中餐”。在美食“催化”下,他的身體開始極速發胖。9歲時,已達到120多斤。盡管家人開始限制小桐的進食量,也帶著他運動,但減肥收效甚微。
此后,小桐不僅要穿單獨定制的衣服,平時的活動范圍嚴重受限。進入青春期后,他更是“膨脹”般猛長。家里人帶著他到武漢大學人民醫院東院胃腸外科求助。
接診的屈兵醫生給小桐進行了全面體檢,發現小桐身高1.8米,體重180.2公斤,BMI值達到55.6。腹圍更是達到1.6米。而成人男性腹圍超過0.9米,就可以確診為中心性肥胖。
據查閱資料顯示,在國內未成年人中,還沒有報道過比小桐更胖的患者,他也堪稱“中國少年第一胖”。
過度肥胖會帶來威脅健康的“連鎖反應”
更讓醫生們震驚的是,小桐有嚴重的脂肪肝,轉氨酶升高,肝臟功能已經受損,達到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診斷標準。其血脂、低密度脂蛋白等也存在嚴重異常,被診斷為代謝綜合征。
屈醫生還發現,在小桐身體的多個皺褶部位,如頸脖、下腹部及雙側腹股溝區等都有嚴重的黑棘皮病。經查,其體內胰島素和C肽異常升高多倍,如果不對體重加以控制,很快會發展成為糖尿病。
因為過度肥胖堵塞呼吸道,小桐經常睡覺時被憋醒,多年來只能趴著睡。更讓家長擔心的是,其雙側膝關節因不堪負重過度而損傷,站的時間稍微久一點就會出現手腳發麻的狀態。入院前,小桐已依賴輪椅出行。
在東院胃腸外科主任羅建飛教授的主持下,東院兒科、內分泌科、精神衛生中心、麻醉科及重癥ICU等組建多學科綜合診療團隊,為小桐定制了減重食譜、心肺功能鍛煉、心理健康指導、以及針對代謝綜合征的藥物治療、減重手術等綜合干預治療方案。
減重手術10天后暴瘦20公斤
3月16日小桐被推進手術室,9名醫護人員協力將他抬上手術臺。
在高清腹腔鏡下,羅建飛教授帶領團隊將小桐的“超級大胃”分成兩個部分:較小的上部與小腸連接,作為食物進入的通道;較大的下部胃和十二指腸一起分泌消化液,并作為另外一個通道在小腸匯合,達到既轉流又減少吸收的效果。
在護理團隊精心照料下,術后第3天小桐已能自由下床行動。一套綜合干預治療下來,他已瘦了20公斤。
“但減重手術治療并非一勞永逸。”羅建飛介紹,如果能堅持綜合干預治療,孩子的體重會呈現明顯下降趨勢,1年后有望減掉超重體重的50%-90%,即60至100公斤。
“隔代喂養”更易出現肥胖
去年7月,中國疾控中心發布的信息顯示:我國6歲到17歲青少年超重肥胖率近20%;6歲以下兒童超重肥胖率超過10%;6歲以下農村兒童超重肥胖率超過城市。中國兒童及青少年肥胖已經成為全社會正面臨的一個嚴重的公共衛生問題。
羅建飛表示,肥胖不僅影響兒童青少年的正常生長發育,還會對心血管系統、內分泌系統、呼吸系統、消化系統、骨骼系統和心理智力等都造成嚴重的危害。研究表明,65%的肥胖兒童到成年期后會發展成Ⅲ度肥胖,其風險是非肥胖兒童的5倍。
羅建飛介紹,未成年人肥胖中很大一部分屬于“隔代喂養胖”,也就是日常與祖輩一起生活的兒童青少年,更容易出現肥胖。幫助兒童青少年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從而預防肥胖最為關鍵。兒童青少年肥胖癥的治療應采取綜合的手段,包括教育引導改變生活方式、藥物治療等,減重手術應該作為其他治療均失效的情況下的最后一個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