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林晶、實習生詹書恒、通訊員陳琳)3月31日,從中國地質調查局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獲悉,專業監測加群測群防監測,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實現18年零傷亡。
三峽庫區地質條件復雜,暴雨洪水頻繁,是地質災害高發、頻發區,威脅著三峽工程的運行和庫區百姓生命財產安全。
2001年,武漢地調中心聯合各地各部門開始實施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程建設,2003年,在三峽庫區初步建立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體系并投入運行,并在2007年和2016年完成了補充建設和升級改造。
目前,庫區已建立了4681處群測群防地質災害點和211處專業監測點。其中,湖北省和重慶市建立了“四重網格”和“四位一體”管理體系,建立和完善了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網絡。專業監測點實現了專業監測自動化和信息化,監測預警系統運行多年,為地災預警發揮了重大作用。如2012年6月2日凌晨,重慶市奉節縣鶴峰鄉三坪村1社曾家棚滑坡發生大規模滑動,監測預警及時發現險情,緊急撤離9戶42人,未發生人員傷亡。
專家們還在三峽庫區地質災害防治理論與技術方法體系、信息化建設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其技術和經驗成為指導和規范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工作的重要依據,全國31個省(市)先后據此付諸實施。庫區建立的地質災害研究試驗基地、監測預警示范站、科普教學基地、國家地質公園(地質災害園)等,成為我國地質災害監測預警、科學研究、科普教育和人才培養的重要基地。
武漢地質調查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中心將進一步加強研究三峽水庫水位對地質災害穩定性影響,完善庫區地災監測大數據平臺,組織趨勢會商并提交地質災害趨勢預測報告,開展相關新型綠色防治技術研究,守護三峽工程安全,減少地質災害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