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劉潔 通訊員 陳駿駒 鄔宗珂 吳暇
22歲的殯儀主持人、26歲的遺體整容師、31歲的遺體接運師……清明時節,湖北日報全媒記者走訪武漢市各大殯儀館,發現很多的年輕人從事殯葬服務行業,他們熱情、勇敢、有干勁,逐漸成為殯葬行業的中堅力量。
4月1日上午,武昌殯儀館,1998年出生的劉萬櫸正在主持一場告別儀式。小時候,劉萬櫸看了電影《入殮師》,覺得神圣又神秘,便一直對殯葬行業抱有憧憬。高考后,抱著一顆好奇的心,劉萬櫸報考了北京社會管理職業學院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專業。2000年出生的賁江寧,是劉萬櫸的女朋友,兩人同校同專業,現同在武昌殯儀館當殯儀服務員。劉萬櫸說,“其實這個職業沒有那么神秘,就是份普通的服務性工作,我的同學畢業后大部分也都從事殯葬行業。”
3月31日,漢口殯儀館,1994年出生的徐純正忙著詢問家屬對逝者儀容的要求。十年前,父親離世時,她注意到父親的儀容十分精神,便對遺體整容師這份職業有了向往。高考結束后,她決定填報武漢民政職業學院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母親雖極力反對,但拗不過女兒,只能作罷。2015年,徐純如愿以償,入職青山殯儀館當一名遺體防腐整容師。挽起長發,穿上白大褂,戴上手套,徐純每年要為約800位逝者整容,“希望通過我的努力,讓最后一面少一點遺憾。”
3月30日,青山殯儀館,1991年出生的姜晴正在給遺體接運車輛消毒。當年,姜晴報考的是武漢民政職業學院婚慶策劃專業。入學后,得知學校有殯葬專業,便經常去旁聽、蹭課,漸漸地開始感興趣。后來,在家人的支持和鼓勵下,他轉至現代殯儀技術與管理專業。姜晴畢業后來到青山殯儀館,當過殯儀服務員、防腐整容師,現在是一名遺體接運師。姜晴說,“也許見過太多生死別離,這份工作讓我對生命更加敬畏和珍惜。”
記者從武漢市各大殯儀館獲悉,在殯儀主持、防腐整容、遺體接運、遺體火化等崗位中,以“90后”“95后”為代表的年輕人越來越多,青山殯儀館71位一線殯葬人員中,有29位“90后”;漢口殯儀館防腐整容組13位工作人員中,有6位“90后”。
“每年到我館應聘、實習的年輕人越來越多,且大多是專業對口的大學生,在工作能力、心理素質、服務態度和創新意識上都會更強一些。” 青山殯儀館相關負責人說。
武漢大學社會學教授尚重生表示,隨著國家越來越重視殯葬行業,社會對殯葬服務業的接受度也越來越高。年輕人敢于沖破傳統偏見,投身于殯葬行業,反映了當代社會對待死亡的理性態度,也反映了我們社會精神文明的進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