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首席記者 劉楒睿
視頻剪輯 馬星翔
清明節臨近,為解決外地人士無法趕回家鄉祭祖,國內一些公墓推出代客祭掃套餐。與此同時,在二手交易平臺,也有一些個人提供代為祭掃的服務,還稱會給顧客提供圖片和視頻等可視化服務。
一名從事代祭掃服務三年的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替人祭掃,運氣好時日薪可過千元。一些開殯葬品店的商家都開始提供此類服務,還有的商家會收徒弟。
代祭掃服務
大學生兼職代客祭掃
小方(化姓)今年20歲,是武漢一名大學生。偶然的機會,小方看到“代祭掃”的新聞,便想著自己是否也可以利用空閑時間,做一做類似的兼職。
“于是我就在二手交易平臺發布了相關服務。”小方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己接受武漢周邊的訂單,單次服務費150元。“路費另付,香燭、酒水、水果、點心、鮮花等由顧客選擇,我代為購買。”小方表示,在祭掃時,自己會拍攝視頻和圖片,以此向顧客提供可視化服務。
記者注意到,代祭掃服務并非小方獨家。在二手交易平臺,搜索代祭掃關鍵詞,便能檢索出各個城市的代祭掃服務。商家大多通過視頻和圖片的形式為顧客直播祭掃,售價則根據祭掃人數和規模,從100元到800元不等。
代祭掃服務
除了二手交易平臺,部分公墓也推出了“代祭掃”服務。
3月23日,遼寧鐵嶺遼北公墓發布消息稱,公墓將推出代客祭掃服務,服務共四種套餐,價格從129元到399元不等。
“目前預約量很大,所有的祭掃都會在4月5日前完成。”4月2日,遼北公墓工作人員告訴極目新聞記者,由于疫情等因素,遼北公墓推出了代祭掃服務,工作人員在祭掃時也會拍攝視頻和圖片。
日薪最高可過千元
遼北公墓的工作人員表示,代祭掃服務一經推出,便有大量市民預約。重慶的萬先生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自己在二手交易平臺發布代祭掃服務后,也有大量網友咨詢預約。
事實上,這并非第一次有機構或商家推出代祭掃服務。
極目新聞記者梳理發現,早在2009年時,福州一跑腿公司便在福州一論壇上發帖,稱公司新推出了清明節代理掃墓的業務。而近年來,上海、北京、南京、湖南、廣西等地的墓園殯葬服務機構均已推出代祭掃服務,價格從幾十元到上千元不等。
祭掃套餐
萬先生也表示,自己做代祭掃服務已有三年。“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在外地工作,清明假期回家也不方便。加上疫情防控,回家一趟太麻煩了,代祭掃服務也慢慢地火爆了起來。”萬先生稱。
“這個行業也不需要相關資質,就像以前殯葬一條龍一樣。”萬先生稱,有的顧客比較講究,還會給代祭掃的師傅發紅包“圖吉利”,因此運氣好的時候日薪便可過千元。
“現在一些開殯葬品店的師傅都開始做這個了。”萬先生表示,從去年開始,有的商家還會收徒弟,教徒弟們如何祭掃。不出兩年,徒弟便可出師,獨立接單。
需警惕詐騙風險
“有需求就有行業。”萬先生認為,代祭掃服務的出現十分正常。
但有網友則表示,“清明節祭掃注重的就是一種儀式感,如果掃墓、燒紙都要請外人代替,就失去了祭掃本身的意義”。
代祭掃有多種服務項目
也有市民感覺受近年疫情的影響,在外工作的上班族返鄉祭拜確實有諸多不便。“代替祭掃對于在外打工的人來說,即便是花錢祭拜,也總比什么都不做強。”市民朱先生說。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四川省消委會就曾發布消費提示稱,近年來代客掃墓、代燒紙錢甚至代哭等祭掃服務存在隨意報價卻不去掃墓、通過直播轉切鏡頭欺騙消費者等情形。可見,對于這種“新潮化”,相關部門應加大監管力度,敦促相關商家和服務提供者,回到市場交易和服務的法治軌道上來。
武漢大學城市安全與社會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特聘教授尚重生告訴極目新聞記者,清明祭奠先輩,是一種心靈活動。目前受疫情防控影響,回鄉祭掃存在物理阻隔,代祭掃服務是應運而生的產業。“如果說是在同市區內,我認為沒有必要請人去進行祭掃。”尚重生表示,若與先輩存在時空距離,無論是從疫情防控的角度還是節約成本的角度均是應當提倡的。
“首先,代祭掃可以減少疫情傳播風險。其次,從經濟上來說,返鄉的費用就已經比代祭掃的費用要高了。”尚重生說,不過,市民在選擇代祭掃服務的時候,也應考慮自身經濟能力,不要過度浪費,應當杜絕形式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