極目新聞記者 張聰
青翠的底色,歡快的舞蹈,景寫意,舞灑脫,出自河南衛視“清明奇妙游”的那段《隴上踏歌行》,毫無意外又在社交平臺刷屏了。
4月4日晚,河南衛視“中國節日”再推新番,以中國歷史上著名的雅集聚會“西園雅集”為藍本,再現宋代文人雅集風會,描繪春和景明山川畫卷,全新詮釋清明節日獨有情感內核的《2022清明奇妙游》打破常規,邀請觀眾共赴一場宋風雅集。在網上,網友盛贊“清明奇妙游承包了整個春天”,感嘆“‘文化卷王’又回來了”,而上述《隴上踏歌行》的畫面更是讓不少文化人想到《論語》中的句子: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
多場景串起“平行宇宙”
《清明奇妙游》開播后,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戲中戲,畫中畫”的創新表達結構。
導演組借助《西園雅集圖》自有的分段落分場景描述方法,又突破了雅集時空敘事的概念,將歌曲、舞蹈、戲曲等各個節目有機鑲嵌在宋代文人們的春日聚會活動里——
范仲淹與歐陽修暢懷大笑后,就串聯出舞蹈《隴上踏歌行》,展現清明時節田間地頭一派忙碌景象,也呈現出日月山川近在眼前、大開大闔的美好景象;
李清照與秦觀海棠花下對詞,融合情景習俗表演《春好近清明》,再現古人踏青騎射、趁著東風放紙鳶的生機勃勃;
歐陽春與包拯江湖相交,融合器樂《攬明月》,器樂、京劇、說書為觀者帶來一場“國潮的碰撞”……
《清明奇妙游》總導演陳佳表示,清明既是節氣也是節日,它既有節日的祭拜思念,也有節氣的踏青活動,“要把兩者融合,我們就選擇了用中國文人的雅集傳統跟清明節氣的自然特征相互碰撞、共同融合的這么一個形式,用中國古典文學作為紐帶,把節目和劇情串聯起來。”
舞蹈節目再出刷屏精品
拋開創新的整體架構,《清明奇妙游》每一個節目單獨拿出來也非常“能打”。
以備受關注的舞蹈節目為例,《千里落花風》像一部筆力遒勁的傳記電影,讓無數網友看得潸然淚下——它勾勒出辛棄疾“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的少年英豪形象,也描繪出“四十三年,可堪回首,沙場點兵白發生”的暮年悲壯。
據悉,這個節目的外景選自四川牛背山,舞蹈段落中,當青年辛棄疾落下懸崖,暮年辛棄疾又執劍躍出時,不少網友都被不只是極簡美學,也有家國情懷的宋韻“燃到”。
而屢屢刷屏的《隴上踏歌行》則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勞動畫卷:來自中國歌劇舞劇院的舞者們在桂林山水中,以腳踏地為節拍邊歌邊舞,展現勞動時的快樂和期待豐收的喜悅。整個節目運用漢唐古典舞身韻加以現代編舞手法,展現詩、樂、舞三位一體的美學觀念。
陳佳介紹稱,《隴上踏歌行》節選自舞劇《李白》,“清明時節又是春天,正是插秧的季節,所以我們選了這個講農事的舞蹈,傳達老百姓的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