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下午,鳳凰縣司法局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法律宣傳志愿服務隊前往沈從文墓地開展“緬懷從文先生,繼承文化大師精神遺產”清明節祭祀活動,祭奠和緬懷沈老先生,學習其崇高的精神品格,寄托無限哀思。
一行人沿著青青石板街、悠悠沱江水來到聽濤山下。聽濤山面朝沱江,清幽靜謐,山里植被茂密,山石崢嶸,聽濤山上一塊天然的五彩石便是沈從文先生墓碑,正面鐫刻的是沈從文手跡: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認識人。背面是沈從文的姨妹張充和的撰聯:不折不從,星斗其文;亦慈亦讓,赤子其人,深刻反映了沈從文謙遜寬厚、自強不息的品性。不遠處樹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有畫家黃永玉先生題寫的碑文:一個士兵不是戰死沙場,便是回到故鄉。1992年沈從文骨灰一半撒入沱江之中,一半便安葬于聽濤山的一塊天然五彩石下。沈從文墓地青松掩映、綠樹環抱、莊嚴肅穆,在沈從文墓前,大家默哀鞠躬并依次敬獻手中的鮮花繞墓一周,表達對先生無限哀思和深切敬仰。這位世界文學巨匠枕著滔滔河水、背靠青山長眠于此,將肉體和靈魂全都融進了故鄉的青山綠水之中。
沈從文先生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獻的一生,沈老先生一輩子憂國憂民,情系家鄉、熱愛祖國的精神和儉樸謙遜、不折不從的品性,是我們后輩學習之楷模。我們要多品讀沈從文先生的文學作品,讓更多人了解鳳凰深厚的文學底蘊和文化內涵,讓沈從文的作品和精神影響更多的年輕人。
隨后,該局組織新時代文明實踐法律宣傳志愿服務隊沿沱江河兩岸商鋪發放《鳳凰縣人民政府關于在火葬區全面推行遺體火化通告》(鳳政通〔2021〕7號),宣傳我縣殯葬改革制度。
給市民發放《鳳凰縣人民政府關于在火葬區全面推行遺體火化通告》。
合影留念。
默哀鞠躬。
依次敬獻手中的鮮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