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全國人大代表蔣勝男建議逐步放開公務員招考年齡門檻,幫助再就業人群打破35歲年齡限制,進而倡導全社會招工消除職場年齡岐視,職場公平、招人用人成為一個熱議不散的話題。用人單位和求職人員不停博弈,人才過剩、人才稀缺并存,供需矛盾加劇,究竟應該如何破除困境?
打破“陳規舊俗”,敢用不同類型的人才。除了年齡,職場中還存在不同程度的門檻,如性別、第一學歷等。用人單位設置招聘門檻,是優勝劣汰自由競爭與人力資源的優化配置的雙重導向,本意是想提高招聘效率和招錄年輕優秀的人才,本無可厚非。但是,門檻過多可能會讓結果事與愿違。從適配老齡化社會的發展趨勢,以及社會勞動力資源的變化來看,很多年輕求職者無法第一時間找準合適專業、職業發展方向,不乏大器晚成的優秀人才,若因年齡、學歷等條件限制,將真正有才之人拒之門外,豈不是人才與用人單位的雙重損失。因此,用人單位要做善于發現“千里馬”的伯樂,在合理的范圍內,打破陳規舊俗,大膽用人,做到少論資歷、少設門檻,讓那些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人涌現出來,英雄不論出處,將崗位適配度、職業能力和工作態度作為招人用人的準繩之一,廣納賢才,讓有真才實學的“英雄”有用武之地。
創新“績效機制”,留住干事創業的人才。近日,湖北自貿區“人才六條”激活科技創新員工成股東,為企業盤活人才,一大批急需、緊缺人才在湖北自貿區聚集。用人單位應該學習湖北自貿區,創新獎勵機制,“跨界”用人,讓人才資源自由流動,大力破除論資排輩、平均主義,杜絕好人思想,讓能干事的人出征“掛帥”,讓不干事的人主動“讓賢”,鼓勵年輕人大膽創新。地方政府也應出臺激勵鼓勵政策,完善配套政策,實行更積極、更開放、更有效的人才引進政策,給人才搭建大展才華的舞臺,讓人才落地無后顧之憂,實現政治上關懷,工作上支持,生活上關心。
切莫“眼高手低”,在愛崗敬業中成就自己。如今人力資源快速流動,“跳槽”現象不足為奇,很多“人才”把工作當跳板,不堅守在自己的崗位,不努力打磨自己的能力,眼高手低,在職場遭受委屈不順抑或是頂不住壓力就想“卷鋪蓋走人”,人生的小路不止一條,走著走著想中途變道也無可厚非,然而,如果只是選擇,不曾堅守,逮住了機會,縱身一躍,少了善始善終的毅力,又怎會有彈跳力?跳不遠飛不高,“撲通”一聲落回原地,從零開始,無緣終點。道路雖多,換道不易,且行且珍惜。誠然,有些人也是轉一行,成一行,他們的秘訣便在于堅守,只有對待每一件事都專一執著,才有資格開啟新的篇章。因此,個體應積極調整心態,轉變觀念,不可眼高手低,要發揮工匠精神,干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理性規劃職業生涯,合理選擇就業崗位。
稿源:荊楚網
作者:陳怡薇(宜昌夷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