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余瑾毅、通訊員劉舒、李雅琪、林金國)醫學健康知識晦澀難懂,如何把專業醫學知識“翻譯”成“大白話”,讓市民聽得懂、記得住?4月7日,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首屆健康科普大賽頒獎典禮在見微、科普中國、一直播等20個平臺“云”上同步直播。武漢市49家醫院的醫療工作者化身“段子手”“喜劇咖”,圍繞社會健康熱點、大眾關注焦點,“花式”講解健康知識。
本次大賽由中國科普研究所、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武漢市科學技術協會指導,武漢醫學會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主辦。
大賽共征集366件健康科普作品。經過初賽、復賽、網絡投票,最終評選出多個獎項。
武漢市紅十字會醫院的醫務工作者脫下白大褂,換上演出服,一曲《Glu探戈》歌舞劇把糖尿病篩查和飲食要點演繹得通俗有趣;湖北省腫瘤醫院的醫護人員“變身”人體消化器官,實力演繹滾燙的火鍋食材入口的后“旅程”,生動展示吃火鍋不燙傷消化系統的正確方式;鑒于目前的疫情防控形勢,我們提倡少聚集或不聚集,但運動達人們坐不住,武漢市第四醫院的醫生言傳身教演示《疫情宅家跑步健身需要注意什么》······
“對于公眾而言,掌握一定的醫學知識,可以更好地預防疾病。醫療衛生人員是健康科普傳播的中堅力量。如何將專業知識技能轉化為科普傳播的能力在全社會營造‘共享共建全民健康’的健康武漢新模式,加大健康教育和健康科普的傳播力度,是每一位醫者‘大醫治未病’的情懷,更是一份責任。”武漢醫學會會長陳孝平院士介紹舉辦健康科普大賽的初衷。
頒獎儀式上,由該工作室編寫的首本科普書《院士開講-全民健康課》同步首發。該書由武漢醫學會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編撰,書中收錄了陳孝平、張定宇、唐其柱等14名院士專家圍繞常見病、多發病講授的權威健康知識。
近年來,武漢醫學會著力推動健康科普模式迭新。2020年8月,陳孝平院士健康科普工作室在武漢醫學會揭牌成立,組建了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孝平為引領,由“國家杰青”“長江學者”“中國醫師獎”獲得者等組成的專家團隊,打造原創網絡節目《健康科普云課堂》,欄目同步在微博、抖音等16大直播平臺上線,成為千萬級流量的健康科普品牌。專家們還深入基層面向居民和基層醫生開展健康巡講、專家義診和帶教。2021年全年開展健康普及活動100余場次。
武漢醫學會副會長兼秘書長李菊芬表示,將繼續為公眾提供及時、科學、精準的健康教育服務,讓公眾能夠防病于未然,共筑健康管理“第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