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馬清妮 通訊員 袁喆 何會軍
櫻花紛落,牡丹花開。近日,極目新聞記者獲悉,隨著天氣轉(zhuǎn)暖,姍姍來遲的牡丹花期終于來到,當前,武漢東湖牡丹園內(nèi)的3萬余株牡丹花盡情綻放,不少游客前來拍照打卡。
4月5日,極目新聞記者從東湖牡丹園北門進入園區(qū),連綿的花圃內(nèi),手掌大的粉、白、紫、紅等色牡丹交疊綻放;園內(nèi)溪流潺潺,山石與植物交相呼應(yīng)。游客們戴著口罩,有序賞花、拍照。
東湖牡丹園的前身是東湖花卉盆景研究所,1997年開始建設(shè),并從洛陽、甘肅等地引進牡丹,進行“北花南植”試種。2004年,東湖花卉盆景研究所大面積種植成功,改寫了“自古江南無牡丹”的歷史,正式建立東湖牡丹園。
此前,由于建設(shè)年代久遠,園內(nèi)牡丹分區(qū)較為雜亂,既有園路無法滿足市民游覽需要。基于此,2021年10月,中建三局二公司承擔了東湖牡丹園改造提升工作,旨在維持現(xiàn)有空間布局情況下,打造賞花與文化體驗于一體的江南第一牡丹專類園。
據(jù)項目建造工程師陳琦介紹,今年,園內(nèi)新增墨潤絕倫、玉面桃花、喬紅爭艷、雪山青松、初烏、黃冠、飛雁凌空、貴妃插翠等共計20種精品牡丹1萬余株,品種選擇上從牡丹花內(nèi)最珍貴的紅、粉、紫、綠、黃、白等八大色系展示為主要元素,打造后東湖牡丹增至200多個品種,共計3萬余株。
“前期,為選取牡丹品種,項目團隊聯(lián)合牡丹養(yǎng)護培育專家遠赴山東菏澤,進行牡丹選樣工作。”陳琦介紹,園內(nèi)牡丹均從山東經(jīng)2至3天運至武漢,考慮到牡丹花花莖脆弱,項目專門搭設(shè)了200多平方米的花棚“呵護”種苗,栽種過程中敷設(shè)地膜保證牡丹生長的溫度,種植完后為保證牡丹開花效果,本著“去弱留強”的原則并派專人修剪施肥。
記者了解到,牡丹為北方植物,在土質(zhì)和光照方面都有嚴格要求——為配比牡丹生存所需的砂質(zhì)土,項目團隊“堆坡造圃”,將泥炭土、砂、原土按照1:1:4的比例糅合,人工造起了高約1米的牡丹花谷。同時,在牡丹花上部栽種晚櫻、海棠、二喬玉蘭等大喬木適當遮陽,為牡丹生長提供適宜條件。
除花種的更新外,本次,牡丹園的景點升級之處頗多。陳琦說,園內(nèi)分布國色天香、牡丹谷、丹霞、浣花溪、牡丹亭、觀瀑聽花、瑤臺7個景觀節(jié)點。例如,牡丹溪以牡丹花為文化載體,結(jié)合山水地形,其區(qū)域內(nèi)種植了20余種名貴牡丹,以紅、粉、紫、綠、黃、白花色為主,與假山、景石、“醉酒楊妃”“玉鉤橋”等雕塑小品相結(jié)合的形式自然錯落布置,突出牡丹的姿容艷麗,增添欣賞牡丹的畫意佳趣。
據(jù)悉,4月正是牡丹的盛花期。目前,東湖牡丹園每天的開園時間為每天8時至18時。為避免擁堵,推薦市民自行選擇乘坐公交車或騎行前往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