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洋(左)和洪偉斌參加省賽拿到了一等獎
□楚天都市報極目新聞記者 張屏 通訊員 周思思
因疫情未能返校,只能在家參加全國性品牌賽事總決賽,但即使是這樣的“一個人的戰(zhàn)斗”,兩名武漢高職生也頂住了壓力,拿到了一等獎,這也是湖北省高職院校在該項賽事上的最好成績。4月6日,剛在“2021泛珠三角+大學生計算機作品賽”總決賽上獲得一等獎的武漢軟件工程職業(yè)學院信息學院學生曹洋和洪偉斌笑著說,他們在決賽前依然吃得好睡得香,“因為我們準備得很充分”。
項目瞄準無人駕駛
曹洋和洪偉斌是同班同學、室友,一起參加了學院人工智能機器人社團。去年3月,得知學校正選拔團隊參加“2021泛珠三角+大學生計算機作品賽”,他倆決定結合當下最熱的“無人駕駛”概念,推出一款校園智能觀光車。
“他們的項目很智能,既符合高職學生的水平,又前進了一步,在模塊運用的基礎上加入了算法,兼顧了動手、動腦能力。”指導教師張宇說。在老師們的指導下,曹洋和洪偉斌惡補編程、機器視覺等知識,打破軟硬件之間的屏障,解決機器人算法上的難題,修正硬件上的誤差,實現機器人自動定位和規(guī)劃最優(yōu)路徑。從層層選拔中,他們脫穎而出,在去年6月的湖北省選拔賽上,他倆的項目以全省第一名的優(yōu)異成績入圍總決賽。
“我們倆分工很明確,一人負責一個新穎的算法,組裝是我,調試是他。”曹洋說,他和洪偉斌性格互補,曾多次合作項目,默契度高。指導老師王寒芳也說,他們倆可謂最佳團隊,洪偉斌善鉆研,能靜心攻克難題,代碼部分他就是主力,曹洋性格更開朗,主講任務就派給他,他的自信演講成了得大獎的重要因素。
老師每天線上指導
因疫情原因,原定于2021年下半年舉行的全國總決賽,延至今年3月底在線上舉行,曹洋和洪偉斌面臨著另一個大困難:返校因疫情推遲,他們只能在家中備賽、參賽。
線下見不了面,就線上輔導、討論,王寒芳每天早上都叫學生們起床學習,老師們都隨時為學生答疑。“其實我們早就起來做優(yōu)化了。”曹洋笑著說,在研發(fā)智能觀光車的過程中,他們意識到它的應用場景很廣泛,可以做社區(qū)無人送貨車、大型賽事迎賓機器人等,干得更起勁了。
也因此,哪怕備賽時間一再延長,兩人卻沒有焦躁,而是不停調試、完善作品,連PPT都三易其稿,若算上代碼內容,文稿有約萬字。老師們則為他們多次開展線上模擬面試。因此,當總決賽時,兩人幾乎沒感到緊張。
“拿到一等獎不容易!這是湖北高職院校在這項賽事中的最好成績。”張宇說,像他們這樣,既能動腦又能動手的學生企業(yè)會搶著要,月薪過萬元很正常。
不過,曹洋和洪偉斌都想繼續(xù)深造,他們正在準備專升本考試。“學得越深入,覺得要學的東西越多。”他們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