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楚網(湖北日報網)訊 (通訊員陳軒、楊銘 攝影吳天)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在蔡甸區侏儒山街道群力村成為現實。該村通過“魚菜共生”模式,種養殖實現生態循環,打造生態養殖現代高效農業。
4月7日,侏儒山街道群力村“魚菜共生”種養殖大棚內,工人們正在修剪蔬菜的根須,一旁魚池的魚兒正在水中游來游去。
據介紹,“魚菜共生”把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兩種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將魚產生的排泄物和餌料殘渣等抽入處理區,經過微生物分解處理后轉變為植物可吸收的營養物質,通過水循環不斷輸送到蔬菜根部。待蔬菜得到水肥供給后,魚塘里的水經過蔬菜根系吸收過濾后,水質改善,達到養殖條件,最終實現“魚菜共生”。
“菜幫魚、魚幫菜”,通過魚和蔬菜循環種養的農業新模式,動物、植物、微生物三者之間達到生態平衡,實現“養魚不換水、種菜不施肥”,所產蔬菜和水產品不僅有機而且營養豐富,還實現了水循環利用,正所謂“一水雙收”。
目前,“魚菜共生”大棚內已投放泥鰍、羅氏沼蝦、鱸魚等多種魚類幼苗,并已開始種植生菜、辣椒、茄子等蔬菜。群力村“魚菜共生”大棚共有6個,每個棚里有26個菜池、11個魚池,一年可產魚22萬斤、蔬菜近50萬斤。
據了解,該項目為群力村“國企聯村”單位長江建投集團結合成功片區美麗鄉村改造,投入資金,借助社會企業技術力量推動的生態養殖項目。
智順現代農業科技園生產總監肖肖說:“ 除了從事魚和菜的養殖、種植以外,二產我們還會做蔬菜、魚的加工,三產我們還會組織定期的科普教育、休閑采摘,相當于把一、二、三產全部帶動起來,把城中的人引流到這個村里面來,再逐步帶動村里的農家樂、民宿和土產品的銷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