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報訊(記者張愛虎、通訊員呂進、盧燕萍)4月8日,武漢海關召開媒體通氣會介紹,武漢海關有3項舉措,列入我省優化營商環境先行示范改革事項。
第一項是“直提直裝”。武漢海關通過開發建設物流輔助管理系統,將進口貨物“船邊直提”和出口貨物“抵港直裝”模式推廣到湖北省內所有的水運監管場所。企業在貨物運輸途中就可以提前辦理預約提箱手續,將原本貨物到港后的提箱準備工作提前,允許車輛直接在船邊裝、卸箱,集裝箱不需要在碼頭滯留,企業提箱時間由原來1-2天縮短至1-2小時。
第二項是“進口貨物目的地檢查新模式”。武漢海關開發了遠程作業支撐平臺,實現海關與企業貨物現場的聯動。海關關員可在海關辦公場所通過遠程視頻方式在線作業,企業人員配合完成對貨物的檢查。2021年,武漢海關共對2118批進口一般工業品通過遠程視頻檢查新模式完成了目的地檢查,涉及汽車零部件、電氣設備等進口商品,惠及50多家企業。貨物通關放行至目的地檢查完成的時間壓縮至最低1個工作日,極大地便利了企業。
第三項是保稅物流“觸發申報”新模式。在湖北電子口岸“單一窗口”上線保稅物流觸發申報系統,將生成的單證數據按照預定的順序進入待申報隊列,依次自動申報報關單、核注清單、核放單等多份單證,前續單證審結后發送回執,自動觸發后續環節申報。通過整合申報要素、減少重復錄入、關聯匯總數據,有效地優化業務流程、提高通關效率、降低通關成本。該模式在武漢自貿片區率先試點,目前可適用于企業在湖北所有的綜保區和保稅物流中心(B型)開展“保稅貨物即進即出”業務。企業錄入環節從6-8次減少到1次,載貨車輛在區內平均停留時間由2小時減少到10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