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從哪里來?”“稅又到哪里去?”“什么是減稅降費?”4月8日,為持續推進2022年“便民辦稅春風行動”,漢陽區稅務局聯合湖北日報舉辦“春雨潤苗與稅‘童’行”活動,招募20名“荊楚小記者”持“證”上崗,開啟稅收體驗之旅。
體驗“稅從哪里來”
走進“專精特新”健民藥業集團
“大家喝的‘龍牧壯骨顆粒’就是公司生產的拳頭產品,這款產品賣給大家要不要交稅呢?”在首站健民集團葉開泰中醫藥文化園,20名頭戴小黃帽、身穿校隊、手拿鉛筆、采訪本和任務卡的小記者在這座古香古色的博物館開啟了一場稅務體驗之旅。
“‘稅’字最早出現在青銅器的銘文中,左邊的“禾”字代表作品作物,右邊的‘兌’字表示交換。”講解人員一邊拿起中藥材,一邊細致講解企業原材料采購、藥品加工、直到銷售的全流程,并逐一告訴小記者們在各個環節應該繳納的有關稅收。在悠悠藥香中感受傳統文化里稅收的來歷,令小記者們大開眼界,嘖嘖稱奇。
作為漢陽區“專精特新”的代表,健民集團傳承葉開泰380年中醫藥文化精髓,始終專注于中藥新藥研發與兒童新制劑研究,先后被評為“國家企業技術中心”“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等榮譽稱號,2021年榮登“湖北高新技術企業百強榜單”,目前集團在研項目多達20余項。2021年,集團累計繳納稅款1.42億元。
“企”與“稅”之間的精彩講解打開了一扇全新的大門,小小體驗師們一邊興致勃勃地觀察全流程,一邊在作文本上記錄所見所思。
感受“稅到哪里去”
“打卡”智能化便利化辦稅服務廳
“當上稅務官,為大家服務,好神氣!”武漢市漢陽區向警予小學王向宇同學變身“辦稅員”,輕點屏幕取了個號,實實在在體驗了一把納稅人辦稅的便捷過程。他小心把叫號的小紙條收藏起來。
在辦稅服務廳,小記者們模擬體驗“資料預審——叫號取票——辦理業務——作出服務評價”辦稅全過程,并參觀自助辦稅、12366熱線、導稅宣傳等區域,“零距離”體驗辦稅智能化、高效化流程讓大家直呼過癮。
有了初步的了解后,小記者李心念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給前來辦理業務的納稅人模擬代開增值稅發票。“感覺稅務局的阿姨挺不容易的,一個一個數字地去核對,要非常認真、細致和耐心。”
兩名體驗師還不忘自己小記者的身份,采訪前來辦理業務的納稅人。“您好,我是湖北日報荊楚記者團的小記者,請問您在辦稅過程中感受到了什么變化?”小記者從容有禮貌地問道。“比以前方便了很多,現在我們足不出戶在家都可以領到發票了。”納稅人回答。
在遠程座席,身著統一制服的辦稅員非常忙碌,他們十指如飛,正在聚精會神地為互聯網另一頭的納稅人在線辦理業務,如今,“非接觸式”辦稅已經成為常態。
“真沒想到,現在的稅收辦理這么現代化。”鐘家村小學賴以程的理想就是當一名IT程序員。他待在現場長時間觀摩。他說,今天的“小小稅務師”體驗活動長了不少見識,長大后要努力開發一款更加高效便捷的軟件,為辦稅的叔叔阿姨助力。
“陽小稅”課堂開課啦
放水養魚帶來水活魚躍
“‘陽小稅’課堂開課啦!”在辦稅服務廳的“孔德平工作室”,納稅服務科工作人員曾婧作為“小小專家團”的一員,給小記者們上了一堂精彩的稅收課堂。
“飛馳的地鐵,縱橫的高架橋,美麗的校園和設備齊全的醫院,這些公共設施和民生工程就是國家對稅收的分配和使用。”曾婧娓娓道來。
為了讓市場主體更具活力,近年來,漢陽區稅務局認真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2021年落實留抵退稅10.02億元,研發創新享受加計扣除9.99億元,取得了“放水養魚,水多魚多”的良性循環,全區新增市場主體較2019年增長73.29%,在中心城區名列第二。
“大家剛剛參觀的健民藥業,去年就享受各類稅收優惠2000多萬元。企業把省下的稅款投入中藥研發和技術升級,生產更好的祛病健身的良藥。”稅務講解員向孩子們介紹。
聽說減下的稅費投入企業研發和技術升級,增加民生和就業崗位,大家紛紛鼓掌。
進入美術課時間,小小稅務體驗師們紛紛拿起畫筆,繪出了心目中的稅務形象。有的畫錢袋子,有的畫養老院。夏明翰小學四(2)班的徐延易畫了一群魚兒躍龍門,表達減稅降費帶來了水活魚躍,生機勃勃的繁榮景象。
“以前覺得稅收都是大人的事,離我們很遙遠,參加了今天的稅收體驗,才知道稅收其實就在身邊,回家后我要把今天的活動感受講給爸爸媽媽聽,與他們一起宣傳稅收知識。”暮色中,小小稅務體驗師們回味著今天的收獲,久久不愿離去。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劉暢 通訊員 方緒勇 陳思思 余夢蝶)